生活就像一个多棱镜,它不止一个镜面,相应地,也有不止一种可供观察和理解的视角。我们需要一种智识和能力,去观察、反思自己被局限的生活,去发现和实践更多成长和成才的路径。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单纯的看书名,会觉得是一碗浓鸡汤,。微博上关注的一位自律、上进的博主推荐了这本书,于是决定买来拜读学习。读完之后只想说,它不仅有汤,而且有料。作者采铜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的七个人生侧面告诉我们成长的路径,摆脱内心的禁锢,以更勇敢、更开阔的方式去生活,追求完整、独特、丰富的人生,成就不可能。
时间之尺
对待时间的态度
时间的流逝不会因任何因素或停留、或加速。我们应该持有郑重的态度来对待。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的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的投入。现代心理学家采用科学方法提出了用“时间视角”这一概念表示人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同态度。用平衡的时间观,从延伸的当下感出发,审视过去、面对未来。这也在告诉我们,积极的生活在当下,不沉迷于过去,未来也并非要不可及,正一分一秒的走来。
减少“远期未来”与“近期未来”之间的冲突
我们为自己制定一个远大的目标,如1年内练出马甲线,但是锻炼了好久仍不见成效,便放弃锻炼用刷剧、游戏的便利性活动替代。看着别人美美的身材,内心还在强调着自己的远大目标,我要变美,只有变美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这无疑加剧了近期与远期未来之间的冲突。为了减少两者之间的冲突,“远期未来”要重战术、轻战略,更加具体化、情境华和可实施。增大“近期未来”的逃避成本,降低“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
把有限的时间花费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评判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一看收益,二看衰减速度,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对于长半衰期的事情它的收益是可以累积叠加的,尽管收益微乎其微,但是只要坚持,它的效益就会传递,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石。然而,短半衰期的事情,会陷入”学习-获得快感--消失”的境地,周而复始,毫无意义。
工作要快,生活要慢
每天身处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与时间赛跑,经常会感慨1分钟要能拿来当1小时用该多好。我们学习时间管理,让自己的工作、生活更有计划性,执行更加高效。实际上,这使得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变得更快,甚至变得疲劳。对待工作与生活,首先要将工作与生活分开,快速高效的处理工作之事,慢慢的享受、领略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节奏感。
选择:寻找心中的“巴拿马”
让自己的格局高一些
内心树立什么样的目标,设定什么样的价值尺度,反映着一个人的“格局”。我们常常会以快速求成、懒惰的心理选择一个实现简单易于满足的方法,降低自己的期望,选择了将就。树立更高的目标,具备开阔的眼界,对自己提出更高的标准、严格的要求,才能有更好的选择。比如做事,你是选择获得60分草草了事,还是80分精益求精,还是100分追求卓越?不同的分数有不同标准、要求,需要付出不同时间、精力,然而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选择,更多的机会。
逃离隐含假设的牢笼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反映了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可是,真的没有办法缩小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吗?我想去旅行,可我还要工作。怎么办?我想学英语,可我身处在一个说中文的国度里。怎么办? 以上两个问题中就存在了隐含假设,如果去旅行,就不能工作。如果要学英语,就一定要在一个说英语的国家,具备语言环境。仔细推敲其实并不合理,努力高效完成工作然后休假或者快速积累资本然后辞职,开始自己的旅行。借助网络或者群体学习等等,依然可以学好英语。不要被自己的思维束缚,从“无路可走”的假象中挖掘、发现新的“可能选项”,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 性。《精进》书中归纳了四个典型的有关人生选择的隐含假设。
赛道假设:认为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比赛,赛道已设置好,而获胜者寥寥无几。
低关联假设:认为人生的种种经历之间是相互独立,不存在什么关联。
僵固型假设:用一种固定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能力。
零和博弈:倾向于从别人那里争夺利益,很少构想双赢方案。
运用“目标悬置”、“能力嫁接”、“特性改造”的新思维方式与教条化的思维say bye。
人生是持续而反复构造的
我们的人生是由无数个选择组合而成,一个选择可能改变我们一生,但是多年后的一个新的选择,也可能颠覆原先的那个选择,使我们的人生开启一个新方向或者重新驶回曾经的轨道。如此看来,选择是可以被修正和被重塑的。现如今,我们的多数选择是在某个特定“身份”下作出的选择,做选择时首先会想到“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个“身份”枷锁限制、阻碍了我们的思考。我们应该更多的去想“我们想要做什么”、“我们擅长做什么”、“我们未来是谁,我们还能是谁”。即便选择错了,也没关系,我们还可以重新做出选择。重新选择,也不用全部推倒重来,曾经的过往经历也许会与现在、未来产生关联,经过修剪之后开出新枝。
即刻行动
不要等到准备好了再行动
在开始之前我们永远都准备不好,立即开始行动,在行动的过程中进行修正、完善。以精益创业的方式,克服“过渡准备”的惯性,“自我防卫”的心态,“沉没成本”的固执,走向人生的成功。
对任务进行分解
在处理事务A时,被突如其来的事务B打断,有时候被打断,可以很顺畅的从事务A切换到事务B,待事务B完成后再继续事务A;然而有时候被打断 ,待事务B完成后再切回事务A会很吃力、费时,导致情绪焦躁。原因是后者切换损耗较大,这要求我们选择合适的中断点,将损耗降到最低。作者提出了一个“三明治模型”,按照认知复杂度从高到低分为核心思考区间、支持性思考区间和操作性动作区间。先找出一段可保证的时间 完成核心思考区间部分。
三行而后思
一方面,行动之前的思考就算百密 也会有一疏,通过实践后反思积累,将积累的知识再用于指导实践。另一方面,人们的机智行动是高度技巧及复杂推理而成的,其中大多数是隐性的,在行动之后反思,可能会反过来发展我们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信息、预期 、结果、进度、工具、情绪、阻碍、优势、缺憾和意义进行反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