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为何被称为“隋炀帝”?
隋帝杨广的谥字为“炀”,所以被称为隋炀帝。
杨广在江都兵变后,被宇文化及叛军杀害。其时天下已经大乱,各有朝廷,互不买账。按照正统来说,应该是沿用隋恭帝杨侗对他的追谥“明”皇帝,庙号世祖,即称之为“隋明帝”。但是谁说了算已经不是末路王朝能做主的,各路叛军纷纷追谥,以显示自己的正统帝业。夏王窦建德追谥为“闵”皇帝,而唐高祖李渊则追谥为“炀”皇帝。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而这场天下逐鹿最终是李渊取得了胜利。因此,所有史书就都按照唐之正统称杨广为“隋炀帝”。
何为“炀”?
炀,本意是用火炙烤、烘干,熔化金属。而在《谥法》中:
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
李渊追谥杨广使用了这个字,是一种批评,也是对自己起兵反隋的一种政治申明。为上奢侈暴戾,好大喜功,逆天虐民,天下人可共诛之。那么我作为你的表兄弟,带头起义反对你就是顺天应民了,取代你也是人心所归。
所以,这些东西,多多少少是一种政治态度、一种宣发手段。只不过李渊走向了胜利,并且将中华带入了有汉以来的另一个盛世王朝,所以他说的都是对的。
那么隋炀帝的“炀”冤不冤呢?
其实在谥号里面的那些论法,集中到一点就是“滥”,什么事情做过头了,没有节制,就是“炀”。从各种说法来看杨广登基之后的作为,说他没有节制并不过分。
这只是杨广的一个方面,后世集中夸大了这一特点。其实在唐朝官方对杨广的评价并没有后来的不堪,那些声色犬马、活色生香的穷奢极侈,大都来源于唐民间传奇——当然,官方不会为了一个前朝的反面形象去说什么。唐朝的《隋书》其实对他的正面评价不少,当然也有负面评价,但主要是无节制地浪费国力,以至于拖垮了整个国家。所以杨广后来的形象先是在民间滥觞,最终到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将他用正式文献的方式给定了性——这就是个暴君。
唐朝官方的客观评价
其实我们认真思考,就会发现后世的评价日益走偏,唯有最靠近的《隋书》相对比较客观。
说杨广嗜杀?哪个生逢乱世的封建帝王不嗜杀?否则何以立足?所以《隋书》不说他这个。因为和杨广比起来,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和登基之路更加血腥而狡诈。
说杨广声色犬马,可他和萧后的感情却一直很好,直到被杀。至于后宫三千,哪一个皇帝不是这样呢?所以《隋书》也不说他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