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p274页
【R•阅读原文片段】
有位朋友曾对我抱怨,他向主管进言,提醒主管改善管理方式,可是对方并不接受。
他问我:“那位仁兄对自己的缺点心知肚明,为什么却死不认错?”
“你觉得你的话就有说服力嘛?”
“我尽力了”
“果真这样吗?天下哪有这种道理,推销不成,反而要顾客自我检讨,推销员应该想办法改进销售技术,你有没有设身处地的为他着想,有没有多做点准备?试法表达的更令人信服,你愿意花这么大的功夫吗?”
他反问:“我凭什么要这样?”
“你希望他大幅改变自己,却舍不得花心思和精力?”
他觉得投资太大,不值得付出。
感到自己并非自吹自擂,而是根据对他人的了解来诉说自己的意见,有时候甚至会改变初衷。因为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你也产生新的见解。
【I:拆书家讲解引导】
“表达”的“表”只是过程,“达”才是目的。所谓“达”,就是要让自己说的话能够被对方理解。为此,我们就不能自话自说,而得根据他人的了解来诉说自己的意见”。
这个道理并不是什么高新科技,中国古人曰“设身处地”,西方先哲云“换位思考”,台湾新词说“同理心”,柯维的七个习惯是第五个是“知彼解己”……其实都一个意思。
这意思不难明白,难在自己平时想不到,做不到。
知道这样好,就是做不到,就说明这类问题属于技能范畴,而非知识缺乏或不够重视。所以希望你来的锻炼“受众分析”这种技能,从而使你的表达能真正“达”到受众。
具体怎样把这个技能拆为己用呢?先联结自己的经验,然后在三个维度上(分析受众的期望受众的价值观,受众的利益)分别演练和应用。
请先分析一下自己平时在受众分析这一点上做得如何,如果希望改进,那么可以从哪里开始?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我们学院准备四院联合举办一场元旦晚会,我参于了一个节目。上周六,是这次晚会节目的初审,参与这次节目初审的评委是研会主席团成员,其中有一位是节目的导演,下面简称X导。
我们节目没办法在现场表演,只能放视频给他,他看完后说节目太单调。我就问他哪里单调,那你有什么要的建议吗,他说他想一想之后在给我答复,等到初审节目,我还是没有听到他的任何建议,也不跟我说节目是去还是留。我就不开心了。
结束后,我跟合作的小伙伴聊天,
“我不懂X导什么意思,只说节目太单调,又不给出建议,更不跟我确定节目留不留,我不想跟他说了。”
“没事没事,我等下打电话问他,把这个事情确定下来。”
“我懒得跟他说了,又不给建议让我们挂在那,影响节目进度,浪费我们的时间。等他找我们。”
最后是我的小伙伴跟X导去沟通了,得到了X导的回复:
觉得节目单调是因为节目是以视频的形式展示的,没有现场的感染力,你们节目也是很经典的节目,可以加些其他元素进去,如xxxx。
看到今天的作业后,我分析了最近经历的这件事情。发现是我自己没有为他设身处地去看待这件事情,如果是我第一次这个节目,只有一段视频,我会有什么感受呢?确实会很单调,我却一直急着让他给建议,确实是我的不足。
【A2】规划未来应用
对这件事情做受众分析:
1.分析受众的期望:X导希望节目能生动丰富,在晚会上有观赏性。
2.受众的价值观:X导作为一个学生,能当晚会的导演,一定是在节目效果方面有比较高的见解。
3.受众的利益:如果节目不好,会让他受批评
通过分析这三个,我理解了他为什么在当时会说模棱两可的话,我需要做的是想办法加入其他元素,将节目的观赏性提高。同时,及时和他汇报我们节目的情况和他多交流。在二审时,不放视频,能现场表演。
在今后与人合作、沟通时,给自己心理暗示不让自己的思维占主导地位,多考虑受众的想法。在沟通前,先了解对方,想一想这句话他能接受吗?应该会让沟通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