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8
1第一百三十课 我不可能同时看见两个世界
https://mp.weixin.qq.com/s/OGNhN05acadIM_Iwyxl0lg
a实相的境界永远是真的,不会因为你选择小我就变成假的;小我的世界永远是假的,不会因为你将它弄假成真就变成是真的。
你自以为看见的一切(眼前的世界),都是恐惧为你营造出来的假相。眼前的世界就是靠着你所相信的一切分裂、分别及多元分歧性而架构起来的。其实它们并不存在。(真相是:根本就没有恐惧、没有罪、也没有分裂)
b 你在这个世间所珍视的一切都会对你形成枷锁,它会将你扣留在这个世界,所以当你愿意放下的时候,才能够找到真正的自由跟解脱。
2 表面上我们是在给出帮助,最终获致疗愈的却是我们自己,因我们已在弟兄之内,也在自己之内认出了一体自性。 疗愈的根源是生命之源的爱,而爱就在我们里面。
3 对于此刻你所体验的,无论是什么,都心存感激。如果你做不到心存感激,至少去允许它是这样的。因为它已经是这样的了。所以,你最好就允许它如此。
“外面,没有不开心,危机,发生在你的头脑里面”。不再用你的念头来喂养它了。
“在任何情况下,首要因素都是你的内在状态”。你内在选择什么,真正想要体验什么。你真正想要的,必会得到。
安然处于当下,不焦虑不担忧的享受当下。能和自己和解,不当真,不内耗,相信一切都是为我而来,都是礼物。相信无论怎样如何,平安喜乐,圆满富足都是你我的本质实相。
4 善祖是爱也是幸福,祂只愿你幸福,祂给你在人间唯一的任务就是去幸福。基于祂的存在本质,幸福非你莫属。
5 【对话Shiiva】之115摘抄
a对小我只要“不当真就好”。
有时候,敢看,才是不当真。这并不是让你用看把它弄假成真。而是说,很多时候,你说着“那是假的、我不当真”,却是在逃避和掩盖它。
比如情绪,你能够直面它吗?还是每次情绪来的时候,你在用“不当真”逃避它。
不当真,是让它“透传”过去,就像流经一根透明的管子。而你只是一边说自己不当真,一边企图躲得远远的,生怕情绪沾染到你。这还是把情绪当真。
同样的,对于念头,你可能要有一个看到它的过程。仅仅说“念头是假的”,然后放纵它攀援,不是不当真。
对于小我,也有这么个过程。“视”,而“不见”。不是让你用一句“小我并不存在”来敷衍过去。
要不当真的,不是念头、不是情绪、不是发生的事件,而是那个“你”。
b 一切的背后都是爱。
你的人生境遇,完全是自己精心设计的。
而如此设计,必然符合你的利益。
你既非小我,它也不值得你效忠。
你无需自恋(渴望特殊),因为你的本来面目就是光明与伟大。
你也无需颠倒,因为最高的馈赠一直等待你去领受。
6【对话Shiiva】之116摘抄
a你不需要,也不可能“消灭”小我。
前者(不需要)是因为它并非“独立的”真实存在,
后者(不可能消灭)则是说一旦你与它战斗,就陷入了与它的认同——而那只会助长它的气焰。
你只需要看清,然后做出不同的选择(选择小我,还是忆起一体自性),如此而已。
b小我承诺的幸福与平安,永远不会到来。
因为那些建立在“问题被解决”基础上的东西,永远会被无穷尽的问题淹没。
每当你为幸福设限,每当你认为外在有任何问题阻碍了你的平安而自己必须铆足劲去解决它,你就是被绑匪挟持了。
你不用对那些本不存在的“恐惧场景”做出预案。不用陷入到企图解决无穷无尽问题的模式里。(越想解决问题,就越是制造问题。)本就没有罪咎惧,没有问题。
你只需要怀揣信任,跟随内在的圣师去领受喜乐与平安。
c恐惧,不可怕——只要你不要恐惧你的恐惧,不要跟着恐惧起舞,就好了。
心定无惧,万事可化。
7 a理性上我们希望自己/他人可以大胆尝试,不怕犯错;实际上犯错之后会激烈反应,被批评指责的压力很大,自己/他人后面就不敢去大胆试错了,因为情绪成本太高了。
耐心面对自己/他人的犯错,才是真正的鼓励自己/他人大胆尝试。
b每个人都需要有那这么一个空间,他不总是被盯梢的、监督的、评判的和奖惩的。
每一个人都需要这么一个放松的、安宁的、可以容纳胡思乱想的空间。
如此,
他才可能真正获得健康和生机,
生命才会变得饶有趣味。
8 a从某个角度来讲,从来没有“为他人而做”这回事,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你需要。
你生命中发生的一切,都是你“求来的”。因为你需要体验。
借助体验,你一次次看清自己对“你是谁”的虚假认知,并且洞察自己的本来面目。如果你的生命中展现出奇迹,那么,请心怀感激地坦然接受它。因为那就是你本该活出的样子。
心灵的平安,是无条件的。不需要你用什么来交换。恰恰是给平安加上条件,让你看似错过了它。只要你在心中下一个决定——我只要平安。它就是你的了。事实上,它非你莫属。它一直是你的,只等你领受。
如果你的生命中出现了问题,你会感到恐惧。但任何事都不足以让你理直气壮地感到恐惧愤怒内疚,因为它们是因,不是果。就是你的“不宽恕”,投射出外在的境遇。回来看看,那些把你绕的团团转的罪恶恐惧感,是真的存在的吗?
b你确实是来体验的。但你并不是来赎罪受罚的。任何生命中的体验,都不是一种“背负”,一种“还债”,更不是“惩罚”,否则你会感到恐惧。
体验,只是让你转换目光,重新“诠释”,并且放下那些“不宽恕的执念”。真实的你虽从来不曾被这些念头所染,但你却已经被蒙蔽。这看似是矛盾的,只因为你忘记了自己是谁。
“你想要的,你必得到”,指的是“心灵上的平安”,而非改变外在。
企图通过改变内在来控制外在,只是在声明“恐惧”。
9 我们确定自己知道什么才是当下对对方最好的吗?事实上,我们不知道。有时,即使是我们付出的对象,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是说深层次的需求。所以,不要那么自大地认为“别人需要你为他们做什么”。
在人际关系中,如果人们都能承认“这是为了满足我自己的需求,是我需要这样做”,而不是“你需要我这样做,我为你而这样做”,事情会变得简单得多。
既然是“你为自己做的”,就不会有对对方的期待,也不会因为对方没有回报你而耿耿于怀。
当然,如果你有期待,就请清清楚楚开出条件来。可以交换。或者,条件谈不拢,也是“买卖不成仁义在”。买卖,是指外在的形式。而仁义,是内涵。它的意思是,交换与谈条件无碍于爱的流动。
10 请对自己笑一笑。
世间最好的养生
善忘、少怨、不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