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遇阅读
小时候,我是酷爱读书的。
因着从小被熏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理念,又生活在货运市场中,周围没有任何娱乐设施,也无法像其他小孩子一般到处去疯玩。幸好,家里人是爱读书的。报纸、杂志、儿童书、名著应有尽有。
在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读书便成了我唯一的娱乐。我喜欢捧着书到处看,来“虚度光阴”,生活闲适可心。
每每有亲戚到家中拜访时,见我一直安静的看书,都会夸一句:“这孩子长大后有出息!”
而藏在书籍背后的我便会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然后装做沉迷于书籍的海洋中不可自拨的模样,继续看下去。“有出息”在年少的我看来意味着一种“好的生活”,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于是在多少个夜晚暗暗憧憬着有出息的人生,像个大人一般地哀叹着:“怎么还是个小孩子?”希望自己能够快点长大,到达“有出息”的彼岸。
除了被人夸赞外,读书另一大乐趣是——满足了我的虚荣心。
小时候看过的书籍后面总会推荐很多其他的名著,最大的乐趣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比,封面后边推荐的书谁看得多。
当然,一般都是我看得多。每次比赢了之后还会故作谦虚的说到:“只是恰好这上面推荐的书我大部分都看过而已。”
这些原因揉杂在一块,成为了小孩子的我爱看书的根由。
【二】阅读之别
到了上初中高中后,我回到了老家。在那个边远小镇上,没有图书馆,书店里卖的都是“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之类的教辅书,网购也还没流行起来。没有了阅读的环境,再加上随之而来的学业压力,我“攸”地一声过上了没日没夜的玩手机的日子(虽然只是老版的诺基亚,2g手机。),阅读至此失宠了。
到再一次拿起阅读这件事儿,是在网络小说盛行的时期。《华胥引》《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盗墓笔记》《诛仙》《哑舍》这些都是我的心头好。我每天拿着手机,躲在教科书后面如饥似渴地阅读着,那些书大多是架空小说,故事性极强,充分地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三】阅读之疑
读大学后,学校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五层,设施齐全,还有沙发。但是,我不再信仰读书,慢慢地滑向了虚无的一端,我找不到读书的意义。说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都是狗屁。我看了那么多书,文采丝毫没有得到提高,每次写作文时,我就像一个便秘患者一般,要费很大劲才能挤出一篇八百字的作文。
我看了那么多童话和名著,可是别人一旦问我,“这本书讲了什么?”我哑然,脑袋一片空白。读过的书都变成了一个个符号,我只记得其名,不知其内容。我的生活,并没有因为读书而改变什么。
如果读书仅仅是为了忘记,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青春年华如此美好短暂,何必要浪费在读书上?
再加上大学过后,生活压力空前加重,每天面对着“大学生就业率又降低”的新闻,让我愈发觉得毕业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不容易。看着身边的人都在马不停蹄地奔跑,我唯恐落后于人,只有跟着一起跑。面对着生活的压力和读书的疑惑,读书这一爱好逐渐被我打入冷宫。兼职和考证——这些看起来能够真正对未来有用的事儿,成为了生活的主旋律。我知道读书有用,但是心中的急躁写在脸上,再也像儿时一般不带任何目的地去阅读。
【四】阅读之美
再后来,离开了学校,开始实习。我逐渐感到困惑和疲惫。我发现就算我考再多的证书,考完之后一样是忘记,苦学几个月的知识付诸流水,成为了典型的“高分低能”的大学生,这样又有什么用呢?
我性子愈发急躁,该怎么办呢?
唯有投身于阅读,也许它会给我答案。
在读书的过程中,心也更加宁静,不似之前那般焦躁,能够去沉下心去做一些很枯燥的事情。对我而言,这便是读书最大的意义。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尽管现在我仍然很困惑,读书并没有改变什么,对于很多问题还没有找到答案,但是在未来的未来,我会找到哒!
仅以此文记录我的阅读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