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我本以为人生就此成为定局,困在选好的专业方向的牢笼里从此潦草一生。此时此刻,我在台湾岛的最南端海边,写下这些文字。眼前的这片海面,往南是菲律宾,往北是大陆,往东是茫茫太平洋。
两年前高考结束,我有一个星期都在辗转反侧中度过,是对前路未知的忐忑不安,是告别是含泪再见,也是长久奔波后的精疲力尽。
1
高考前告别班会,作为班长的我站在讲台上哭到说不出话,我知道一年来大大小小的考试之后这个班里每一个在晚自习偷偷哭过的人——无论是一米八几的大男生,还是风风火火的女汉子。我们把三年时间都交给了“高考”这件事,像拔剑出征的士兵一样。周末补课代替出游,试卷代替聚会,那天我们告别说:“一场考试便结束了一次青春,什么也没有留下。”
我溜出教室,看到班主任站在黑暗中的台阶上,凝视着教室里最后的喧嚣——这样的场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觉得这就是结束——友情散场,热血凉去。
现在高中班群已经很久没有消息了,年级第一投笔从戎去了海岛,两百斤的“万哥”减肥成了肌肉男,还找了可爱的女朋友,考上飞行员的同学完成了第一次跳伞。有人要出国,有人去当交换生,有人在纠结接下来的大三大四,工作还是考研。好像当初总觉得结束了的并没有结束,反而才是每个人的开始。
2
在高考之后我才结束整天浑浑噩噩被支配的恐惧,开始思考这一生究竟该如何度过?
站在大学图书馆书架前面的时候,才能突然认识到了自己二十年的焦虑和混沌,就在一瞬间。我想到自己在高三收藏起来留给大学的书单,想到高三列下的要在大学看完的《柯南》和《海贼王》,想到满满一个文件夹的关于旅行的文章和图片。
“思考”这种东西似乎变得久远,即使有时候想起脑海里也只有一片空洞,几秒前的灵感转眼成为了旷野上一声隐隐约约的回响,然后转身又投入下一个微信通知中去。机械化的忙碌会让渐渐失去独立的意识,思考的能力,最终在繁忙和一团糟的生活里麻木,在浅薄的故事和语言里矫情,在不知所云的“未来”两个字里无奈地把一切归结为“天命”。
高中的时候曾在桌上写下一段话:
这一年,我们将三次屈从于现实:第一次在汪洋题海中漫无天日地挣扎,却自诩为一个战士般荣光;第二次我们结束了热血沸腾的岁月,学会了在平静的日子里苟且偷安;第三次我们纵使知道自己苟且,却要劝慰自己生活就该平淡无奇。
高考结束了,你不是小孩子了,意味着责任和残酷,也意味着应该并且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人生。之前,我们在每天规规矩矩的上课时间表、衣着发型规范当中小心翼翼地保存着天马行空。那么高考结束之后呢?你是否怕过,走出家门只看到尘土飞扬而非诗和远方?或者想写一本长长的书却不知道从哪里下笔,即使写出来也是高考能拿60分的“三段式”文章?这些都不怕吧,高考结束,结束的应该是被禁锢的思想和灵感,而开始自由生长。你看,什么都没有结束,秋天要收的果实在六月也才刚冒出一点点。
3
走在灯火阑珊的路上,想到如果重来,我会怎么做?
高考就那么回事儿吧。我的语文作文没有写完,但是也没有影响理综发挥超常;我没有读喜欢的专业,也不影响我在明媚的午后或是清朗的早晨执笔激扬文字或是启程诗酒田园。结束即开始, “读书”的本质和因果就是如此——高考是为求学,求学或是为现实,安身立命,或是为理想,继往开来。
再不会沉浸于失落和怨念。回到两年前,我一定不会在考完的假期一度因为志愿填写错误绝食不起到了抑郁的边缘。而是珍视最后都一笑即合的吵架,传过有真有假的八卦,那些被班主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相互喜欢。
读大学了,会重新做有意义的事情吧。公益服务或是专业实习,或是安静读书,或是在实验室里一待一整天都好。这四年不是要混到一张文凭,大多数人也不会在本科就有改变世界的科研成就,上学期学过的知识可能这学期就忘记,但是一定知道了怎么快速的再学会它的方法。不到死亡来临闭上眼睛的那一刻,什么都还没有尘埃落定,天地广阔并非牢笼。
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想主义并不可笑。可能长辈总说,年轻人,你的理想主义在薪水、房子、offer面前不堪一击,但是在生活的压力与漩涡中仍不忘初心的人,仿佛朝霞与星辰,能把自己活成整个江湖。理想不能当饭吃,但我用它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下酒。
4
我看到过海平面的日出曾绚烂,日落曾仓皇,
我的半个青春为理想和成长挥汗如雨,
另半个青春变成了我想要的一种理想主义——
走过的路是我在作文里写过的诗和远方,山水湖海是古人诗篇里的爱恨离愁,心态平和稳定像化学题里的稀有气体,向前奔跑的时候像极了物理课上我算过的加速度。
如果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如愿以偿,那我祝你永葆青春,热泪盈眶。高考结束,定会辗转难眠,但也是盛筵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