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太久
我一直很喜欢去张自忠路附近那家“秋栗香”,这一家的栗子经过挑选,炒制火候也形成了标准流程,无论哪个伙计制作,口感都差不多。和十几年前相比,18块一斤几乎长了一倍,然而糖炒栗子的通胀,相对其他产品还是讲良心的。
但最初吸引我去的不是栗子香味,也不是良心定价,而是排在店门口长达十几米的队伍。排队的顾客脸上都充满对美食的期待和等待的焦虑,伸长脖子朝制作中的炒锅望去,刹那间竟然产生了“同仇敌忾”的错觉。换言之没人排队的店,我还不愿意光顾呢。
改革开放刚出成果那几年,长期的物质匮乏和对通胀的恐惧也闹出不少段子,比如某年春晚里提到的“一被窝子黄酱”,前些年缺盐的传闻,也导致了排队大抢购。看来源于基因遗传的习惯,还将顽强活在我们身上一段时间。
——唯恐自己落下——从好的方面想,是不是我们民族不甘人后的生活态度和主动参与社会组织的文化基础呢?好吧,吹捧这个工作还是交给领工资的网友们去做好了,理性、建设性才是莱哥特色。
前两天的微信小程序正式发布,又一次印证了这个习惯,我关注的国内IT界信息源基本被刷屏,就连一些人文向的公众号也大讲小程序队商业的影响。公司纷纷上微信小程序项目,一方面为了挺立时代潮头,一方面是不被潮流甩开。
不存在银弹?
No silver bullets.
所谓银弹,在软件工程领域:是一种万试万灵的工具或者方法,能瞬间扶起深陷泥潭的项目,拯救在deadline上挣扎的团队。它是如此神奇,以至于有人在绝望的深渊里福至心灵般感受到了指引——就这么做!
而缘起,大多是某一篇鼓吹新技术,新工具的帖子,传教般举出诸般范例,许下各种诺言,让人奋不顾身投入其中。然后经历尝试-〉兴奋-〉狂热-〉失望-〉冷静-〉认清形式这几个阶段,有篇Hyper Driven Development的帖大家感兴趣可以看一看,大概程序员们年轻时候都经历过这些。
windows/php
不要说硅谷,现在国内的RD团队也都开始普及Mac,平常接触多了,便认为世界其它部分也是如此。一个公司成功与否是由选取的技术栈决定的吗?根据统计,现在世界上个人电脑操作系统windows占了90%的份额,而网站应用的开发语言80%是php,其中27%跑的是wordpress。适合公司业务发展的技术,才是好的技术。
比如twitter一开始用rails,飞速建立了赖以发家的业务逻辑——发上限140词的帖;用户量上来之后,有了流量压力,搜索的需求也高涨起来,于是转换成基于Java VM的scala,据说性能提升了三倍,而稳定性的提升广大用户感受最为直观——那个以往常见代表服务器挂了的几只鸟拉鲸鱼的页面,几乎不再出现。对twitter来说,创业初期糙快猛的rails和业务量暴增后的scala,在对应的时间段里,都是“银弹”。
“银弹”其实广泛散落在时间维度里,就看CTO们能不能慧眼识英,拿过来用了。
看来,老外的“没有银弹”和我们的“刻舟求剑”还颇有共通之处啊。
敝帚自珍
“php是世界上最好的编程语言,不服来战”这句话,一定不来自深爱php的程序员,最大的可能,是GrowthHacker们为了给网站增加流量的pitch。在扎克伯格用php写出Facebook之前和之后,广大php用户都用这简单可靠的工具构建着世界,闷声大发财呢,哪有闲心来撕这种会持续到世界尽头的逼?
“玩物丧志”用在IT技术上再合适不过:沉湎于技术的精巧实现细节,而忘记了使用这项技术的初衷——开展公司业务:赚钱——最终会失去这项技术。在秋栗香,收官的场景也是我拿下2斤栗子,而不是站在寒风里欣赏后面还有多少人。
——继续用js/html/css整微信小程序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