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学习实践伤寒金匮笔记,尚未成熟,古方峻药,难以驾驭,一旦用错,副作用反作用剧烈,读者请勿随意验于临床。古方派不用五行生克,不用臓腑辨证,不用多数时方,道不同者请勿相谋,不喜者请勿阅读。
......
麻黄类方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9]
注:
东子:从巳至未上,即从9点至15点。
麻黄之长:麻黄发汗,治无汗发黄,头痛,恶风,恶寒,发热,面红,上半身浮肿,喘,治皮肤病。麻黄杏仁甘草为药对,治身疼痛、一身尽疼。
麻黄之短:麻黄用后,易振奋精神,若夜晚用麻黄,易致失眠。麻黄类方常以麻黄桂枝为药对,桂枝体质用桂枝而不用芍药,易致筋惕肉瞤。
......
甘草麻黄汤
文:1、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2、皮水,一身面目悉肿,甘草麻黄汤主之。《外台》
方:甘草二两,麻黄四两。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外台秘要》:忌海藻、菘菜。
......
麻黄醇酒汤
原文:治黄疸。《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附方《千金》麻黄醇酒汤》
原方:麻黄三两
右一味,以美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半,顿服尽。冬月用酒,春月用水煮之。
注:
......
麻黄汤
原文:35 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51 条:“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52 条:“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37 条:“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36 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83 条:“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84 条,“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85 条:“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痓”。“痓”zhì, 应为“痉“字。即今之抽风。
86 条,“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xùn),不得眠。”
87 条:“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慄而振。”
88 条,“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49 条:“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原方:麻黄 去节 三两,桂枝 去皮 二两,炙甘草 一两,杏仁 去皮尖 七十个(10个是4克)。上四味,以水九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注:
王纪鹰:通常来说引起疼痛的原因有几个:一是病毒被免疫系统识别后,从而释放出前列腺素等致热因子,而前列腺素不仅与发热有关,而且还会导致疼痛,同时前列腺素还会增加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放大疼痛效应;二是机体在发热状态下耗氧量是增加的,体温每升高1℃ ,基础代谢就会增加10%-12.5%,同时耗氧量也随之增加,机体更容易处于缺氧状态,从而导致乳酸堆积,引起肌肉酸痛;另外,新冠病毒有一定嗜神经性,容易结合神经组织,对神经的有一定损害,也会引起神经痛。
......
《千金》三黄汤
原文: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附方<千金>三黄汤》
原方:麻黄五分 独活四分 细辛二分 黄芪三分 黄芩三分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热加大黄二分,腹满加枳实一枚,气逆加人参三分,悸加牡蛎三分,渴加栝蒌根三分,先有寒,加附子一枚。
......
桂枝二麻黄一汤
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伤寒论》(25)
原方: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
桂枝麻黄各半汤
原文:1、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伤寒论》(23)
2、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伤寒论》(48)
原方: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各一两,去节 大枣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 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又名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原文: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伤寒论》(262)
原方:麻黄二两,去节 连轺二两,连翘根是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 一升 大枣十二枚,擘 生梓白皮一升,切 生姜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天服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