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世间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但这是一个流行离别的世界。
是的,为了分离,我们相遇。
想说的太多,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先从近的说起吧,分享即将上线了,不知各位老师准备得如何了?
为什么要做这个分享?
大家也许有人心有微词,却似乎没有问过这个问题。
我们走了很远,也许都有点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我们是谁?
安的种子预备讲师。
安的种子是?
安的种子讲师计划,是通过系列课程培训与资金支持,培养认同阅读教育,并能够持续反思与实践的教师,成长为:具有教育情怀、创新意识、阅读教学能力、持续实践的种子讲师。既而成为阅读教学的实践者与创新者,成长为当地阅读推广人。
为什么要做安的种子讲师计划?
一方面,是为了支持部分老师继续成长;一方面,是因为这份陪伴有期限。
六和,是以图书捐赠为基本方式,提供教师成长与培训机会,以推广阅读,最终培养和发展乡村儿童的阅读素养等各方面能力,达到改善当地的教育生态环境的目的。每个项目区期限是3-5年。
是的,六和不可能陪伴着每个项目区走到天荒地老,终有一天会撤出。那么项目区的阅读环境如何继续维持和发展,必须要有当地的力量生长出来。就是大家。
其实大家都经历了大大小小不少的培训,并且有了不短时间的实践,应当是有一些自己的总结和思考的了。
只是思考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就如同成长一样。
但是,不能因此就逃避了,如此我们又有何特别呢?
所以,也是借着暑期阅读研习营的契机,加之大多数参会的老师也都在各营担任了助教的角色,应当是比普通参训的老师有更宏观的视角,更多的观察和更深的体验。特组织大家进行二次分享,所谓的二次分享,其实是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可以对之前所有学习的内容有消化有梳理有反思,对自己之后的实践有计划有提升。到了一定的地步,是时候再向前一步了,不是吗?
为什么采用这种小组的方式?
我是根据大家参加的研习营给大家分了组,并且给了主题,并没有做更多的安排。我是希望,在这个学习小组内,你们能够自己安排自己。你们自己去梳理主题下的整个框架,思考自己擅长的点,互相讨论协商,最后呈现出你们自己的成果,是主动的,有着巨大成就感的。而不是所有都是我来安排,我说了算。而且,我对所有的号召都保持着开放、欢迎商讨的态度,大家大可以有异议,但沟通之后,总会达成一个共识。
老师们都很忙,我也不想步步紧逼,没有一下子拿出绝对的时间安排,不想给大家太大的压力,我总是告诉自己再等一下,给大家主动的机会,大家不必太内敛。
我们总是反对灌输式的教育,不想一股脑儿全塞给孩子。所以,我本也是不想所有都一股脑儿倒给大家,而是希望大家能够自己思考理解活动背后的心意。也许是我摆错了位置,作为提供服务的一方,本就应该让对方清楚明白的吧。
所以,关于所谓的“二次分享”,实际的“反思提升”,请大家为自己尽心尽力。我们一开始做出来的肯定会比较粗糙,但事到万难须放胆,总是要迈出一步去尝试,之后再精益求精。更何况你还有小组,还有安的种子群,还有无条件支持的六和导师,你不是一个人!就像六和,也还是一个年轻的机构,也是有诸多欠缺之处,但一直都在尝试,我们在一起,我们都一样。
既然都说到这里,不妨多说一些。
为什么要打卡?
初心,是为了让大家在实践阅读活动中看见孩子也看见自己,及时反思、发现问题,大家一起来解决。如果只是泛泛记录,并无太多观察思考,或者应付打卡,那么不打也罢!毕竟,这里面没有谁是领导,可以命令谁必须做什么。
为什么要值周?
为了给每一位参与感,也让每一位老师能够体验一个社群的维系运营。这个群大家才是主体,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主人,大家一起在里面共同学习,交流问题,分享经验,相互陪伴,一起成长!有诗,有歌,有互动交流,有共同解决问题,有团体感,有温度。
为什么要写教学故事?
教师需要反思能力、写作能力和讲述能力,我们不需要官方的教学反思,而是一个故事,里面有你自己的感受、发现、思考,可以是你和学生的插曲,可以是你与老师的往事……这里有人认真听你诉说。
公益机构是一座桥,提供平台,对接资源。但是这座桥只能把你带到半路,你需得自己走完剩下的几步,当然还得你愿意。
最后,still,欢迎提问,欢迎质疑,我总是希望大家一起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