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有人质疑碎片化学习,他们说,对于一门知识如此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和不求甚解的学习,其实没啥用处。他们的观点是要系统的学习一门知识,要有体系,要顺着一门知识或者手艺的金字塔,向顶部攀登。
然而作为碎片化学习的拥趸者,我有支持碎片化学习的三个原因:
1、碎片化学习的乐趣。
学习体系化的知识固然可以让人顺着知识的金字塔向上攀登成为高手,这是一种人生进阶的幸福,然而碎片化的学习依然可以为我们带来认知升级,只要有认知升级,就会带来生活的升级,岂不同样的乐趣。用胡适的话来讲就是:“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现代学者王烁打过一个特别好的比喻。他说,过去的学者,是知识的民耕民族,自己有一亩三分地,精耕细作就可以了。但是这个时代,逼得我们必须成为知识的游牧民族,哪里水草丰美,就向哪里迁徙。随着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知识的原野上,用旺盛的好奇心,四处奔跑。
2、碎片化学习的必要性。
体系化的学习需要整块的时间,这是工业时代或者农业时代下时间流能够实现的学习方式。而现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时间流更需要碎片化学习。
农业时代的时间流:天人合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工业时代的时间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重复做同一件事。
互联网时代的时间流:永远在线,随时干扰;信息变多,阅读变浅。
我们看一下每天你的时间被分割成多少块就知道了,尤其是被手机分割。一家英国研究机构对手机软件的使用情况展开了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每人每天平均使用手机高达253次。这就意味着我们一天整块的时间就这样被手机切割成253块,如果再加上其他的干扰,每天的时间就这样被完全碎片化。在这样的碎片化时间下,我们还得要学习,还得要成长,那么就必须要学会碎片化学习。
3、碎片化学习的优势。
王烁还提出了一个“另类二八定律”,就是用百分之二十的时间,掌握一个新领域百分之八十的知识。这种说法,听起来特别离经叛道,但是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必须这样做。因为我们当年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到了大学毕业基本就失效了,当然还有更夸张的说法,说在大学学的时候就已经失效了。
既然碎片化学习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那么我们应该具备以下三种能力来应对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
1、碎片整合能力
在美剧《越狱》里,男主角米帅用整整一堵墙,把所有的线索都贴在墙上,男主就在那里看着这面线索墙,寻找它们之间的练习,往往突然间,“啊”的一声,解开谜题。最后,他把所有的信息整合在一起,伪装成一个图画,纹在自己身上,带入了监狱。这就是从碎片到重新整合的一个过程。
现在,我们每天收集到的信息充斥着大脑,乱糟糟的,就像米帅那堵贴满资料的墙,根本没法整理思路。这就需要我们具有一种整合的能力,即找到碎片化信息直接的联系,形成系统框架,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
2、单线程到多线程能力
计算器是单线程,一次只能计算一个,计算下一个就要按C清零。
计算机是多线程,边计算、边听音乐、边下载美剧、边聊微信。
虽然计算式多线程,但当前激活的窗口只有一个,我们可以在多个任务中切换,但仍然需要保持专注在手头的这个任务上。
多任务后台处理,单任务前台专注,这就是互联网时代下碎片化时间利用的第二项能力。
3、放空能力
现在我们越来越纠结,一方面是选择太多,另一方面是时间太少。其实做决定是个内在U型结构:信息-感受-思考-决定。
只有放松下来,我们才不会卡在头脑里——我们需要放空自己,让信息和感受进来,然后启动思考程序。
放空自己,从思考的层面退回到洗洗和感受的层面。走在路上,感受树叶、泥土、冰雪,去听小贩的叫卖声,去观察路人的表情…这就是退回到信息和感受的层面,你这样去做,会感觉到很放松,这时候很多选项会蹦出来,很多直觉会逐渐出现,很多决定会越来越明确。
愿你我在碎片化时代用碎片化学习,实现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