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编码输入过程可以分为输入准备、文本获得、消息形成、消息编码、编码键入、编码接收、消息解码、反馈提供、反馈接收等阶段。另外,还有追加编码、删除编码、翻页查找、选择确定、切换状态、词组管理等操作穿插在输入过程中。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阶段并不一定是按严格的顺序进行的,也不是每个输入法都必须具备的。不同输入法的具体输入过程还可以有很大的差别。
在输入准备阶段,假设用户的计算机上已经装上了他所需要的输入法。如果他使用的是32位WINDOWS操作系统,那么他首先要打开接受汉字的应用程序窗口,并让该窗口获得输入焦点。然后他可以选择所需的输入法,并使其与焦点窗口建立联系。最后,如果必要,可适当地设置输入法状态,如设置为汉字方式、中文标点状态。如果是DOS操作系统,具体的操作方法有些区别。如果是其它图形界面操作系统,则操作方法类似。
在做好输入准备工作后,用户可以通过视觉从书面的打印稿或手写稿获得文本,也可以通过听觉从别人的口授中获得文本,还可以通过思考从自己的腹稿中获得文本。接着用户将获得的文本进行分组而形成消息。消息被分解为汉字,汉字又被分解成字元,字元被按一定规则映射到键盘字符而形成编码。用户依次将消息的编码字符转换成作用于键盘按键的手指动作。用户的击键动作触发计算机或手机的键盘中断,系统会对键盘中断做出反应,并将其转换为相应的字符。输入法试图将从键盘获得的编码还原成消息。输入法将用户输入的编码解码,其中间结果、重码字词等通过输入法界面窗口显示出来,最终的转换结果则在目标应用程序窗口中显示。用户可以不断地监视反馈信息,并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追加编码操作一般出现在那些采用强制简码的不等长码输入法中。用户在输入时不断监视反馈信息,逐键查看提示窗口中是否出现了所要的消息。如果没有则继续追加编码直到出现所要的消息或码长达最长为止。因为非职业打字员总是看着屏幕进行输入的,总是监视着反馈信息的,而职业打字员需要尽量不将视线离开纸质稿件,无法随时监视反馈信息,所以这种加码方法非常适合非职业打字员进行“想打”,而不适合职业打字员进行看稿录入。
删除编码操作可以出现在任何输入法的输入过程中。一旦出现编码错误,就需要删除操作来更正编码。对于不熟练的操作者,删除编码的操作是相当频繁的,而职业打字员的删除操作则很少。语句型的输入法对已输入的编码还具有相当程度的编辑功能,可以前后移动编码窗口中的插入光标等。各种输入法几乎无一例外地用退格键来删除单个编码字符。有的输入法还用回车键或ESC键来一次性清除所有编码。不过,这些键用于删除编码都是有编码不为空这个条件的,在编码为空时它们还是保持原来的用途。
翻页查找操作在纯拼音类输入法中出现得频繁,因为纯拼音类输入法的重码很多,往往一页显示不下,有时甚至需要多次翻页才能找到所需的字词。每页显示的同码字词越多给用户造成的操作负荷就越大。在翻页操作的用键上,“,.”、“[]”和“-=”都有输入法采用。
选择确定操作的频繁程度取决于输入法重码率高低。传统的输入法都用空格键和数字键选择确定重码字词。为了增强输入法的易用性,新近的输入法平台,如极点中文输入平台,可以使用左右上档键选择第二和第三重码字词,从而尽量避免使用上排数字键选择重码。
在待输入文本的字符类型较多时,不可避免地要经常进行输入法状态的状态切换操作。最常见的输入状态切换是中文和英文状态间的切换,其次还有全角状态和半角状态间的切换、中文标点状态和西文标点状态间的切换、造词状态和非造词状态间的切换等。软键盘的调用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状态切换,主要用于不太常见的符号的输入。
在线进行词组编码的增删改是先进的输入法不可缺少的能力,因为词组的使用可以缩短动态码长,而输入法已有的词组一般都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