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还是第十八节,上一篇我们讨论了臣与君的关系。臣按标准的周礼来对待君,为什么大家会感觉他是在谄媚呢?这还得从礼说起。
礼的宗旨、作用我就不赘述了。礼源起夏,口口相传至周,周起礼有了文字记录,礼才得以稳定统一。但礼的本质是变的,所以前面孔老夫子花了三个章节来说这个礼的变的本质。
从这一节开始,孔老夫子要给我们讲礼的根本作用:维护和谐君臣关系。这一节是个承上启下的转折。孔夫子在这一节要表述的观点是:用不变的死礼是不能维护和谐的君臣关系的。
经文字记录确定下来的礼是标准化的礼,但也是死礼。礼还是要灵活运用的。礼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自然是从心所欲不逾矩,怎么做都是符合礼数的。当然这是圣人的境界,是活礼。
我们常人用礼,应该介于死礼与活礼之间,接近于活礼的自然是君子了。
事君尽礼,关键在于个尽字。尽礼,完完全全按照标准的礼来办事。这里标准的礼,自然就是文字记录的死礼,至少是非常接近于死礼的。
臣按死礼来事君,在别人眼里当然能感觉到许多不妥来,所以说:人以为谄也。
这里还有个问题,按死礼事君的臣,往往把君看作仅仅是个体的上级,而不是整个圈子利益的代表。臣事的是君,更多的应该事的是君所代表的整个的圈子。
我事的是君,实际上我事的应该是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