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称它“嘎啦芸豆面”。其实是“蛤蜊芸豆面”,但是必须读作“嘎啦面”,“嘎啦”是青岛的特色小海鲜,也是青岛的特色名词,如果念成“蛤蜊”就没青岛味儿了。
《嘎啦芸豆面》
自从去年春天在苏州吃了老同德兴的鱼排面之后,这一年多就没再怎么碰面,不是没有面吃,而是在青岛,实在找不到几家好吃的面馆,尽管满街都是张大妈李大妈的招牌、还有甚么味百味千的洋面,可爷的口儿是好滋味养出来的,忒刁,别管啥妈,吃不对口亲妈也不行啊!
吃了那么多年的糊涂面,能留下念想的并不多,能称得上好面馆子的更稀少。早年第一体育场门前汇泉饭店那八分钱一碗的黄瓜丝清汤面曾经是儿时少年时代最美好的记忆,每到春秋两季运动会的时候,就能攥着家长特赏的小银子去汇泉饭店撮一顿清汤面,就着一毛六一碗的肉丝面漂在空气中那浓烈的猪肉香味,八分钱一碗的清汤面此时似乎也融进了肉汤的滋味,甚至都有“赚了”的小小感觉,连汤都一点不剩地喝进肚子里,那种幸福满足感真的很难忘啊。
有了工作之后,就时常跟着单位运菜的大卡车,到靠近小港码头那边的冠县路青年饭店,吃街道上几位老大娘主持的肉丝大碗面,记得那熟面从大锅里往外捞的时候,那热气腾腾中散出来的麦芽香味,足以扯断你的肠子,胃跟掏空了一般,生出强烈的饥饿感。
后来在繁华的中山路商业街工作了十年,那时又转战栈桥附近的谷香村,吃岛城最有名的“谷香村排骨面”,还时不时地到窜到中山路北端大窑沟铁路桥下的港湾饭店,就着电烤肉串吃那香辣无比的“肉末担担面”……
再后来,市场一路来了美国加州牛肉面,后后来,又有了台湾甚么面、日本甚么面……岛城面馆很多了,各家饭店面的种类花样比以前多多了,但是那面入口却是越吃越没劲!实在找不回那种曾经有过的“饥饿感”和“满足感”了,索性,回家自己擀面吃了。
前些日子老婆说齐海鱼圣的面还不错,我纳闷:“齐海鱼圣还会做面?”只记得他家的甲鱼挺好吃。老婆说:“不是酒店,是面馆。”还言:“新磨得面粉,汤味也足,吃过好几次了。”听她这么说,心里便惦记上了,终于一日中午经过时,把车停在了齐海鱼圣面馆的门口。
果然如老婆所述,面馆里有磨粉机在转,还有压面机在往外出面。看价格牌上品种不算多,也就“牛肉面”、“炸酱面”、“蛤蜊芸豆面”、“招牌和面”那么 几种,与苏州面馆相比,种类还显单调了些。夏天里不喜欢吃的太腻,于是点了一碗“嘎啦芸豆面”。其实是“蛤蜊芸豆面”,但是我把它读作“嘎啦面”,“嘎啦”是青岛的特色海鲜,也是青岛的特色名词,如果念成“蛤蜊”就没青岛味儿了。
找了餐桌坐下,服务员很快送上了汤勺、筷子、餐巾纸,顺便说:“面现煮,请稍等。”一看那双筷子,我就对老婆说:“嗯,这面馆地道,老板懂面。”你道为何?因为这副筷子比通常筷子粗一厘、长二寸,而且是鸡翅木的。就凭这副筷子,这家面馆的面就不会太差。
果然这碗“嘎啦芸豆面”极具胶东海鲜面的传统口味!海碗,量足。先赞一下那汤:就一个字——鲜!非鲜活嘎啦剥肉做不出口这鲜味儿来。比味精还鲜的味儿,除了胶州湾的杂色蛤蜊,任何海鲜都出不了那味儿。
鲜活蛤蜊肉煮汤加上切碎的细嫩芸豆,另有蛋花和少许瘦肉丝,这碗面的卤子算是攒足了鲜香之味。
鲜汤煨出了面的味道,那面也就好吃了。新磨面粉压出的面十分劲道,面煮的火候也是恰到好处,筷子一抄,能感觉到面的弹性。入口又滑又爽,嚼着软而不粘,虽然饭桌上摆放着一系列的精盐、味精、辣油、香醋、胡椒粉之类的,方便吃客免费调味,但是我还是觉得原汤原味的好,已经鲜香十足了,再加入任何调料我都觉得那是多余。
估计我当时的吃相很难看,美食当前,似乎顾不上许多了!呵呵。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对口的大碗面了,一碗嘎啦面下肚,吃的真是相当满足!
美味总会让人留恋。过了几天又想起那嘎啦芸豆面了,还想吃,于是下班后直接赶去面馆,可惜,服务员告诉我:嘎啦芸豆面只有中午才有。
再一天又去,还是没吃上,倒不是因为去的不是时候,算是中午时间,但是过了那点儿,人家说,为了保持“嘎啦”的新鲜,中午饭点儿一过就不做了。看看时钟,才1点半啊。
唉,下次想吃,就赶11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