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乱世之中,长于贫贱之家,达于征伐之间,臻于天下之位。
丰臣秀吉出生低贱,在成为织田信长的武士之前,只有小名日吉。后来织田信长给他赐名藤吉郎,于是改名为木下藤吉郎。桶狭间合战之后,信长赐名秀吉。后来信长又从自己的两大家臣丹羽长秀和柴田胜家二人的姓氏中各取一字,赐姓羽柴,于是名为羽柴秀吉。后来秀吉受天皇赐姓丰臣,并官至关白(平民出身者第一人)。
秀吉的父亲是一个残疾的武士,自幼生活重担全压在母亲身上,秀吉七岁时生父去世,八岁时母亲改嫁,继父对秀吉一家(母亲,姐姐和自己)并不好。因为家境窘困,秀吉出家当小沙弥。后来秀吉离开光明寺,四处游荡,以卖针为生。
关于秀吉如何成为信长家臣的过程,没有定论。山冈庄八在《织田信长》这本书里写的是,信长在集市间注意到这个卖针郎;而吉川英治在《丰臣秀吉》这本书里的写法是,秀吉趁信长在河边与家臣模拟作战时,冒着生命危险毛遂自荐,从而进入织田家侍奉的。
秀吉自幼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和织田信长、德川家康这种官二代是远不能相比的。因为从小营养不良,秀吉的身体并不太好,外号“猴子”从幼年一直持续到了很久,直到信长死后,秀吉权势日增,才没有人敢再这么提起,因此其身材相貌可见一斑。如果说作为尾张一国的继承人织田信长是高富帅,那么秀吉是当之无愧的矮矬穷。而前者正是后者一辈子最大的贵人。
进入织田家后,秀吉的身份是家仆,任务是帮主公提鞋。后来升迁进入厨房工作,随后升任柴碳奉行,土木奉行。最后终于成为武士,拥有了30名手下。此后屡立战功,俸禄逐渐增加,成为信长的左膀右臂之一。
本能寺兵变之后,秀吉逐渐收服或者战胜信长旧臣及其它势力,并使德川家康臣服于他。
此时日本基本上已经统一,如果此时秀吉能够及时收手,巩固地位,可能就没有后来家康什么事了。但是秀吉有称霸亚洲的野心,定下入计划:先派兵占领朝鲜(今天的韩国和朝鲜),占领明朝宁波,随后占领天竺(今天的印度),最后占领大明首都北京,并迎接天皇迁都北京。这一仗从1592年打到1598年,直到秀吉逝世也没有结束,秀吉逝世后,丰臣军隐瞒秀吉逝世的消息,与明军签订了合约。
这场战役中,以丰臣氏为首的军队损失巨大,各大名元气大伤,为后来德川家康问鼎中原埋下了伏笔。和信长一样,秀吉死后,自己南征北伐辛辛苦苦完成的基业在继承人手中迅速土崩瓦解,毁于一旦,实在令人唏嘘。
我有时候觉得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欧洲的霸主扫荡欧洲之后,似乎便喜欢入侵俄罗斯,并在俄罗斯遭受重大挫折,反过来又动摇了他在欧洲已取得的战果;日本统一国内之后,似乎便喜欢一统亚洲(我并不认为日本只对中国感兴趣,认为日本仅仅对中国感兴趣的想法,未免把日本的志向看得忒小了一些),但往往在中国遭遇挫折。
虽然被侵略方往往被迫付出巨大的血的代价,但凭着国土辽阔退有余地,或是凭着人丁兴盛难以亡种,通过延长战争时间拖长战线的方式,最后好歹还是挺了过来。侵略方虽然在战争上取得了不菲的战绩,但是在旷日持久的对自己的元气也造成不小的伤害,使得祸起萧墙,内部不稳。结果便是,或是被欧洲其他国家联合绞杀,或是被自己国内其他蠢蠢欲动的势力取而代之。很少能够善终。如果当年欧洲的几位霸主和日本的几位霸主能够与俄国交好或是与中国较好,巩固国内,或许今日之历史大不一样也是未可知的。
秀吉逝世于1598年09月18日,约300年后,甲午战争爆发;而09月18日更是一个中日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间点,这种时间上的巧合着实耐人寻味。由秀吉对中国大陆的宣战,我联想到近代史。可见日本称霸亚洲的意愿与决心即使过了四百年,也从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磨灭。这种坚定不移的一代大传承不灭的志向,着实让人敬畏。中国以数十倍于日本的国土,以数倍于日本的兵力,却在交战之中不仅没有压倒性的优势,反而有抵御不住的颓势。又实在令人忧虑。如果每个国家都是一个人的话,在我心中,日本才是最值得忌惮和尊重的对手。
吉川英治的这本书并未描述丰臣秀吉的死亡。秀吉爱好美色,全书的结尾也以带着某种耐人寻味的暗示意味的方式结束。
“秀吉赐酒给长益、雄利,自己也喝,不多时便大步进入了西之丸的寝室。看着他矮小的身子被比他还高的女人们围着走向寝室,丝毫没有任何违和之感。不,在长益和雄利看来,那就好像是巨鲸被春潮所载,渐渐地往水天一线之间消隐而去。”
(允许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于上海交通大学
2017年03月11日
+��Q��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