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最近网络上和朋友圈好评如潮的电影,当属《我不是药神》了吧,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反映着许多的漏洞,这个漏洞源于生活,而不是电影本身,《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年度良心巨作,流量小生的卖萌耍宝跟实力派不可同年而语。
先讲述一下整部电影的梗概:王传君饰演的白血病患者意外到访,打破了神油店老板程勇的平凡人生,让他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了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独家代理商。收获巨额后的他,生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被病患们冠以“药神”的称号。但是,一场关于贩药和救赎,生命与生活,法律与情结的拉锯链在波涛暗涌中展开......假药的定义,警察的追查,生命的坚毅都在这个影片中展现。以小人物的视角,去展开假药背后的重重关卡。
这部“漏洞百出”,精彩无限的电影,它反映的漏洞到底有多少?
药企的“漏洞”:影片中,用于治疗慢粒白血病的“诺瓦”公司生产的“格列宁”,售价高达4万元一瓶。这让很多生病却吃不起天价药的病人叫苦不迭。“格列宁”的原型其实是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格列卫,也就是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格列卫2002年在中国上市,当时的定价为23500元。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二年,格列卫就加入了中国慈善总会的患者援助项目,即买三盒赠六盒。2015年陆勇代购药品案爆发,格列卫承诺降价,再加上买三盒赠六盒的福利,该药的实际价格已经降至7000元\盒。这仍然比国产的仿制药要高出不少。影片中,为了戏曲冲突的需要,让那家研制新药的药企出演了反派角色。实际上,药企并不是都像影片中所描述的那样,很多药企在研发新药的过程中,投入的时间都是数年数十年,投入的资金也是数亿数十亿,到头来可能仍然在研究成果上一无所获。尤其是对于癌症这个世界公认的大难题,投入的时间、精力、资金更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药企研发的新药要价昂贵吗?昂贵。药企赚翻了吗?赚翻了。药企有罪吗?That’s a question!撇开它们的要价不算,从本质上讲,很多疑难杂症,也正是有了世界上很多药企的研发,许多绝症才有了希望。站在一个旁观者且理性的角度上来讲,这是一个复杂且矛盾的话题,药企里负责研发的人,也绝非都是坏人,他们很多都抱着战胜疑难杂症的心,默默地奋斗在科研的第一线。然而药企中研究的人却不是商人。
病人的”漏洞”:”我不想死,我想活着!”病人从来都不是一个名词,它是一个动词。很多病人走头无路,吃不了高价的药的时候,的那种绝望和无奈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现实生活中出现得更多的,不是最后逐渐醒悟,愿意每个月亏损几十万给你供治病药救命药的勇哥,更多的是像张长林那样抓住病人心理,广泛圈钱,贩卖假药的金钱收割机。他们更多的人,没有那种光环主义,他们只在乎:是否赚钱!
法理与情理的”漏洞”:周一围饰演的警察在办案的过程中发现了假药背后的bug,在法的面前他的选择是秉公办理,在情的背后,他只能选择到此为止。究竟是法大于情,还是情大于法?这里有一个空洞,需要不断地去完善法律,不断地让法理与情理处于动态平衡。影片的结尾,程勇走出监狱,周一围那句轻描淡写的:以后别卖假药了,你还是去卖你的神药吧,医保已经改革了。两人的会心一笑,又是前面的多少铺垫才换来的改革。
海关的”漏洞”:镜头扫到程勇从印度偷偷运药回来的一幕,当他把需要运费的钱一次次加码,直到负责运货的人满意为止的时候。这其实反向折射了许多东南亚国家的海关和关税的漏洞。像在越南等地方的海关经常出国旅游的都会知道。出关的时候大批人在海关盖章那儿排队,但是都有一个透明的隐形规定,在护照里夹上十来块人名币的小费,否则,海关会以各种名义扣押。很多人选择尊重这样的规则,于是,一群海关就这样被越养越肥。
从来都没有非黑即白,不去过度纠结对错才能看见答案。我不是药神,我只是想挡住死神。我不是天生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