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有一则说读书是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
多读书的人精神世界是比较富足的,能把这几十年过的不那么乏味。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名字取“味”呢?真要说寓意,应该属三味之说“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读不同的书体验是不一样的,工具书马上就能在实践中运用;看传记如同一个人在诉说自己的前世今生;读散文就像一段精彩的内心映射,文字承载了最真挚的感受;而一些随笔则像与朋友倾诉,娓娓道来……
人其实拥有极强的可塑性,这一点与变色龙挺像,在什么环境就会自动调整自己与环境适配。而绝大部分工作都是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随着新鲜感失去,渐渐不假思索就能应付身边的事物时。迎接自己的就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如果还不读读书充实自己的思想,那可不就与行尸走肉无异。
人的思想与审美也是很具有可塑性的,阅读的内容不同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思想。曾有鸡汤中毒的朋友,张口闭口都是人生与岁月静好,完全没有年轻人的朝气,更像饱经沧桑的垂暮晚年。
在画馆个很有意思的花瓶,第一次见到觉得挺普通,后来在书上看到对瓶子的介绍:仿宋代汝窑,釉色的描述是“雨过天晴云破处”,釉下有寥若星辰的气泡……
再看这个花瓶真是怎么看怎么喜欢了。
每次朋友来我都很乐意介绍这个花瓶,不过从没有人在意过,其实不在意才属正常,没有相关了解,那就只是一个青色瓶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