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因封受姓曰欧阳,道德文章百世昌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欧阳姓氏发展演变,延续传承,形成了一种内涵丰富、超越历史时空、跨越地域界限的文化体系。今天书写这部家族历史,旨在通过这一微观窗口,以一种独特的视角透视社会、传承文明、解读历史,抒写家国情怀。
①姓氏起源:欧阳姓出自姒姓,夏君主姒少康封自己的庶子无余于会稽,到了越王无疆,被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古人称山体的南面为山阳),封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他的子孙因而姓“欧阳”。由于夏朝君主少康系黄帝的后代,因此欧阳姓又可上溯到黄帝。
②姓氏演变: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如欧阳的后人有人姓欧,有人如阳,还有的姓区,姓单,等等。
③家族文化:说到家族文化,首先解释二个名字,即郡望和堂号。郡望中的“郡”,是古代划分行政区域的单位,"望"则是名门望族之意。所谓郡望,指的是某一姓氏在某郡的望族。欧阳姓常见的郡望有:渤海郡、平阳郡、千乘郡。例如渤海郡,西汉时置,治所浮阳,即今河北沧州县旧州镇,辖今河北省沧州市东部,天津市南部,山东省德州市东北部及滨州市北部一带。如果欧阳姓氏成员说出自已的郡望,我们大致知道他们的先人在古代的居住繁衍所在地。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它表示了一个家族的来源、血缘关系、地域特色等。在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堂号有许多类型,如以血缘关系命名堂号,同一姓氏使用相同的堂号;以地域命名堂号,如地名、郡望等。此外,还有以祖先的品德、事迹、寓言等为堂号。欧阳姓氏的堂号包括本仁堂、渤海堂、传经堂、笃亲堂、敦本堂、敦伦堂、敦睦堂、光六堂、光远堂、画荻堂、敬思堂、聚德堂、六一堂、庐陵堂、伦序堂、伦叙堂、明德堂、千乘堂、廷鉴堂、文忠堂、学士堂、余庆堂、余山堂、载德堂、忠义堂、醉翁堂等。
④人口数量:不同时期欧阳姓氏人口数量及占比不同。宋朝时期,欧阳姓约有22万多人,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0.29%,排在第69位,为百家大姓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复姓排名第四位。现在,按人口数量排名,欧阳姓氏排在中国《百家姓》前200名之内,复姓排在第一位。
⑤人口分布:在全国的分布方面,欧阳姓主要集中于湖南、广东、江西等省份。其中,湖南为当代欧阳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欧阳姓总人口的43%。全国形成了以江西、湖南为中心的欧阳姓聚集区。
⑥重要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欧阳姓子孙尊奉夏禹为祖先,以道德为本,家族逐渐繁荣昌盛。随着时间的推移,欧阳家族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他们在政治、文化、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汉有东越王欧阳摇,晋有冯翎太守欧阳建,南齐有屯骑校尉欧阳宝,梁有征南大将军欧阳頠,唐有弘文馆学士、书法家欧阳询,刑部侍郎欧阳通,进士宰相诗人欧阳炯;宋有文史学家欧阳修,苏东坡好友灵川进士欧阳辟,明有抗倭英雄欧阳应诚,清有曾国藩、左宗棠之师欧阳凝祉,今有舍身拦惊马英雄欧阳海,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等都是欧阳氏的杰出传人。
附:(勃海郡)传家世次总歌:
因封受姓曰欧阳,道德文章百世昌。
上溯黄帝及大禹,禹第五世名少康。
庶子无余封会稽,二十余世至允常。
常子勾践封越霸,传衍六世乃无疆。
伐楚楚伐族属散,子蹄立姓为欧阳。
苗裔因之为姓氏,五世名摇汉封王。
涿州太守分两脉,千乘渤海号洋洋。
千乘八世为博士,至歙伏法子复殇。
惟有渤海流庆远,曰举迹纯渡晋江。
太守坚石名赫赫,外甥为著石崇累。
质与崇文奔长沙,伯仲卜居在临湘。
又传六世景远著,文忠谱揭大宗坊。
远生宝頠頠生纥,率更令询誉望彰;
唐王宠遇弘文馆,敕修宗谱名益扬。
通生幼明明生昶,琮敕吉州族始昌。
谱称琮公生七子,袁吉衡州同预章。
八世彪彤万兄弟,彪徙广州系久亡;
彤分常州与蜀口,彼各列脉与莫详。
万公乾符令安福,祠谱尊为一世昂;
二世和来三世雅,四世效楚列两行。
效生三子谟託詃,楚生三子堂弘戊;
五世六宗皆繁衍,代出名贤与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