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说,时间的流逝就像这流水一样,日夜不停息。
可谓是非常具有哲学意味了。时间如此,人的成长也如此。
但是,换个角度,假如时间真能够像孔老夫子所说的,和水一样流动,或像有人说的“时间是指尖的流沙”一样,最起码它是有形的,能为人所看见。然而,时间却是那样的无形无色、不可捉摸、潜滋暗长。相比而言,我更喜欢“润物细无声”这句。
“无声”二字最为美妙,又最为叫人觉得可怕。
无声是一种暗暗的、低低的、隐蔽的蓄势。有一股子不张扬的活力,是令人心生欢喜的。可是无声又让人无法观察,令人不安。人总是恐惧未知的,就像恐惧黑夜一样,因为不可视,因而不可知,因而心生害怕。它是令人敬畏的。
孩子的成长不也是如此?我们的教育不也是如此?
你每天待在家中为了她的成长费很多的心思是一天,毫不费力管自己追剧也是一天。你为了孩子努力学习是一天,为了生活努力工作也是一天。
我们每天学习很多的新知识,儿童教育的知识,语文数学的知识,甚至历史哲学的知识,我们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表达的方式,字斟句酌,几乎尽善尽美。
孩子她却未见因你的努力而有所变化,自顾自的成长。时间不停的流走,在他们身上似乎看不到结果。
上了无数培训班和不上培训班有什么区别呢?每天阅读和不阅读有什么区别呢?打骂和温柔对待有什么区别呢?宅家和出门有什么区别呢?全都看不出来。他们就是自顾自的成长。
实在是做父母的困惑。
我们也没有参照,并不知道怎样对待他们才是正确的,而他们的成长就是这样无形无声,忽然有一天,有人说:“哇,你娃怎么这么大了”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个小人已经长大了。
我想是因为,我们在润物。润,是滋养。你用什么滋养她,她就在哪方面繁茂。你在哪方面打压她,她就在哪方面枯萎。
你今天跟她讲“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说这句话很美,带着美景,带着相思,带着温柔带着爱情,她听了觉得,嗯,是。改天,再问她若让你给想念的人写一封短信,你会怎么写?她会给你来一句:“我想念你,你好归了!”这古人短信中的精妙之处她压根没有领会,会问:“有什么区别吗?”
可是待到来日,她自己瞎编的时候,有时竟会有一种信手拈来般的流畅。谁又能断定那不是你那句“陌上花开”的功劳呢!
当然,这个来日有可能很长,有时候甚至没有。
换一种方式,如果你每天的言语中冷不丁、时不时的透露出否定、挑剔,甚至偶尔还有一顿暴揍。孩子也不会怎样,你看到他们大部分时间还是没心没肺的,乐呵呵的,还是跟你最亲,仿佛大人给他们造成的伤害根本不存在似的。
可是,半年1年后,你会发现你的孩子越来越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了、越来越厌学了、越来越暴躁了、话少了…
自从看了《父母的语言》这本书后,陆陆续续接触到很多这方面的书籍和事实,越来越觉得,父母语言的力量就像“天街小雨”,每天无形的落下,孩子无形的接受。一个家庭孩子与孩子的差别,除了先天因素和外部环境,实在,不完全在于外表我们所看到的部分。上多少培训班、读了几本书。更多的,在于父母的语言当中。
孩子不舍昼夜的成长,时间不舍昼夜的流逝,我们也是,不舍昼夜的老去。我们能做的就是润物于无声罢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