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如果
最近8天时间,发生3例猝死案例,关于围绕猝死的话题,同时也让心肺复苏占满了各大新媒体的头条。
我们不想看到悲剧,演员高以翔,还是徐勇记者,还是陈义平副主任,虽然都发生了心源性猝死,但如果抢救及时、得当,或许还是可以抢救过来。
今天猝死发生在了高以翔等公众人物身上,会引起大家的关注。
而一个小老百姓发生猝死,没抢救过来就没抢救过来了,上不了什么新闻头条。
但结果都是一样的,活生生的生命,没了。
这样一个人,对于一个他的爱人、他的孩子、他的父母以及他的家庭来说,他就是他们的全部!他走了,这个家就坍塌了。
如果当时……就有可能救过来……
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
但为什么恰恰就没能活过来呢?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悲剧结果呢?
心肺复苏在我国
据统计,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美国西雅图地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就高达43%。其中某个城市某一年最高的抢救成功率甚至达到67%!
而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人高达55万,居世界首位,但我国的复苏成功率竟然不到1%!,太多人因此而失去宝贵的生命。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的心脏复苏急救普及率低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从事医疗工作十来年,走访了国内很多医院,个人认为,南方的一些城市和医院在心肺复苏普及方面做的非常好。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杭州。走到杭州的大街小巷,你总会发现墙面上,通过文字、漫画等形式在宣传心肺复苏的抢救流程。
杭州的很多医院也都引进了美国AHA的心肺复苏认证体系,未能通过心肺复苏认证考核的医务人员是不能上岗的。
在我们周围,从2017年开始,有中国红十字会护理志愿服务总队也开始了“心肺复苏进万家”普及推广活动。这个活动辐射面非常大,但很多时候都是护士在去主导,同时,对于群众掌握心肺复苏的技能没有有效的评估。
还有,我们在人群聚集区,比如城市广场、社区以及工矿企业也开展过一些心肺复苏普及推广活动,总体大家对心肺复苏学习和了解的欲望和需求还是比较差的,没能意识到,掌握心肺复苏的重要性,更多时候,成为了我们志愿者一厢情愿的事情。
心肺复苏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CPR,心肺复苏术,一种救助心跳停止病患的急救措施,通过人工保持脑功能直到自然呼吸和血液循环恢复。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跃居世界第一。
我国每10秒钟就有一人发生心脏骤停而死亡。心脏停止跳动的后果是以秒计算的——
10秒钟,丧失意识,突然倒地;
30秒钟,全身抽搐;
60秒钟,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6分钟,脑细胞开始死亡;
8分钟,脑死亡,进入植物人状态。
所以,4-6分钟内是猝死者急救的黄金抢救时间。有研究发现,倒地1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救活概率为90%;2分钟内60%;4分钟内40%;8分钟内为20%;超过10分钟,基本上就是零了。即使抢救回来,也可能是植物人。
严密组织、严格训练、严格考核
作为医务人员,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是必须的。
作为护理教育培训管理者,心肺复苏的训练与考核自然就成为我的核心工作之一。
从选拔、训练心肺复苏训练导师,到心肺复苏理论知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每个环节进程无一不是一个考验。
虽然在医院工作,但大家对心肺复苏的认识还停留在按流程会做的层面,大家认为只要我按照流程走下来就可以了,至于按压的深度、频率以及胸廓的回弹、人工有效通气等等都可以忽略,这恰恰忽视了心肺复苏的有效性。
纠正这样一个理念也是需要过程的,从第1期到第20期,先后按坏了3个心肺复苏模型人,先后完成了近600余名护理人员的理论考核以及1700多人次的心肺复苏技能评价,平均学员要完成两次的考核才能通过认证考核。
通过近半年来严密的组织,严格的训练,严格的考核,大家对心肺复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并在临床抢救过程中获得了印证。
其中,也有一些人跟我交流,说她无法完成这么高强度的胸外心脏按压,真的按不动,真的没力气,我反问,如果现在有一个朋友躺到你面前,需要你提供标准的、有效的心肺复苏,你该怎么办?他们沉默了、无语了,回到了训练场继续训练。
在临床抢救病患过程中,曾经经历了严格训练与考核的护士,通过完成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成功抢救了病人的生命,也同时赢得了医生的认可和尊重。
还有一次,一名获得考核认证的护士,通过专业的电话视频远程指导,帮助其朋友为一名心跳骤停的游泳者成功实施了有效的心肺复苏,并成功抢救了该病患。
任重而道远
如果当时,在高以翔突发倒地的现场,如果有人懂得一点急救常识,如果可以正确判断心跳骤停,如果可以实施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或许还有一线希望,可现实不给我们如果的机会。
我们知道,中国的心源性猝死总人数高达54.4万/年,居全球之首,但院前心脏骤停生存率不足1%。
平均每分钟约有一人死于心源性猝死,或许下一个心源性猝死的人就倒在你身边,你该怎么办?
经过心肺复苏培训合格的公众,不到全国人囗的千分之一。
虽然医院作为抢救生命的第一线。但毕竟医院的资源是有限的,抢救车的速度是有限的,医护人员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急救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开始学习如何正确使用CPR与AED。
在心肺复苏技能普及与设施配备上,我们国家仍然任重而道远。
心肺复苏,我们在路上!
出手相救,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