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成为更好的人?
前段时间刷知乎的时候,看到这样一条提问,心想着这么老套的话题,能出现什么有新意的回答。
但看到标题下方的“刘昊然回答”这几个字,却吸引我点进去了。
关于这个问题,他是这样回答的:
“人生的每个阶段,对「更好」的定义都不一样。但有种心态,我认为每个阶段都适用。
在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越是盐于律己,越能收获成长;但在生活中,要甜以待人,努力让身边的人感到温暖。
这是我的一点想法,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可盐可甜”这个用来形容一个人即可霸气又可温柔的词,在他的回答里有了新的意义。
他留白了对更好的定义,因为成为更好的人,是自己说了算的事。
而这般“可盐可甜”,也道尽了他成为更好的人的心态,不管这个心态是否完全适用于你,但因此开启思考,绝对是一件好事。
上幼儿园时,我乖乖睡午觉,认真唱歌,就会在六一儿童节当天,收获一张“魅力宝贝”的奖状;
上了小学,语文考了90分,爸爸妈妈都夸奖我,可自己心里一直懊恼,为什么错了两个拼音,没有拿一百分。
后来在下一次考试,我反复练习,拿到了一百分,当时我觉得我变得更好了。
初高中的时候,性格内向的我鼓起勇气,在课间跑到教室里最角落的座位,和我不太熟悉的同学交谈,我收获了我没有想过会有的友谊。
当时我觉得,我变得更开朗了,这是一件好事。
等上了大学,等心里装下了更多的东西,很多时候,这些东西是这个世界塞给你的。
我发现我不再只有一件事,需要我去改变。渐渐成长为大人的过程,大概是发现自己不再只是需要盯着一件事情看。
我的成绩、业绩要更好,我要认识更多的更优秀的人,我要学习的东西永无止境。
“更好”的魅力就在于没有上限,它像蒲公英一样,在你的心里滋长成熟,就会向更远的地方伸出触角。
所以,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在我们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变成越来越难的一件事。
如果从多个维度上来看:事业、学业、体态、相貌、感情、思想、财富......统统要有所改进简直太难了,困住我们的脚步的到底是什么?
大概就是,我们想成为更好的人,大多情况下是成为别人眼里更好的人,或者是,成为一个比别人更好的人。
这让前进的道路一下子变成了逐渐陡峭的迷途,我们互相追逐,这使我们疲惫,且永不满足。
成为更好的人,即是成为更好的自己。不管在哪方面,哪怕只有一点进步,我们就是比过去的自己更好了一些,我们的道路会变得明确清晰。
哪怕依旧荆棘丛生,我们至少清楚:在变得更好的自己的路上,我们的对手只有两个,一个是自己,一个是时间。
周立波曾经说过一句话:不怕在自己的梦想里跌倒,只怕在别人的奇迹中迷路。
我们身处社会的洪流,嘈杂的声音入耳,使我们很难厘清,更好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我们之所以困扰,正是在于这件事很难,刘昊然在他的演艺生涯成长之路中找到了答案,我们未尝不可。
成为更好的人,更准确地说,成为更好的自己,关键就在于自己。
若不安于现状,就去打破现状;若汲汲于知识,就去动手学习;若想要变得更美,就早睡早起,认真护肤,认真喝水和运动。
打破恐慌和疑问的最佳途径就是行动。
《少有人走的路》中有一段十分经典的话,M·斯科特·派克说道:“我们每个人,就像生活在蛋壳里。
我们被这种自以为是的安全感填满周身,在这里面我们不用承受压力,不用面对痛苦,不用承担责任。我们舒适地生活着。
而对于一个鸡蛋来说,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让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被纷纷扰扰的声音左右自己的选择,盲目地去追逐,就变成了一头受捶的牛,在鞭打下低头耕耘。
只有遵照自己内心的声音,只有去行动,才有可能实现“自我偏离”。
成为更好的人,某种意义上,就是先成为自己,并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地图,一张老地图可能一时管用,但只有不断更新自己,才能航行得更远,才能有更多的发现。
盐于律己,甜以待人,这是刘昊然的答案,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但比这更好的答案,在你自己心里。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可盐可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