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亲节,我想表达感恩,但却更想表达歉意“对不起,我不可能像您爱我那样爱您”,活了几十年,才知道您的爱我永远无法追上。
该如何来形容母亲对子女的爱,我想应该是“不对等关系下永久的爱”,这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爱,因为我想不到,还有什么爱能够在这样的条件下依旧具有温情和生命力。
那些处在不对等的关系下的情感,后来都怎么样了?
1.比如爱情。
在《我的前半生》里,罗子君在家里过着养尊处优的全职太太生活,完全没有意识到危机的来临,直到有一天丈夫陈俊生坦言要跟她离婚,她一脸错愕,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其实,罗子君什么都没有做错,在家相夫教子,把家里打理得仅仅有条,错在错在听信了丈夫当时结婚时说的“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的诺言。面临着职业压力的陈俊生选择了在事业上与他可以齐头并进、知冷知热的凌玲,抛弃了家中无法帮他分担经济压力,工作苦闷的娇妻。
前些日子还听到一个朋友讲的事例。A和疼爱她的老公结婚了,A的老公比她大好几岁,以为老公会疼爱自己照顾自己一辈子,给自己一个安全的依靠。可谁知道,A生了孩子以后,老公工作开始不顺,频频更换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A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家里的开销基本都是自己承担,她认为自己对这个家几乎付出了全部,而他的老公对这个家不仅没有贡献,还徒增烦恼,维持了三年的感情就此宣告终结。
在爱情的世界里,没有谁一定会爱谁一辈子,如果长期付出不对等,最后也是曲终人散,这就是现在为什么大家都在追求势均力敌的爱情吧!
2.比如友情。
明朝皇帝朱元璋出身草根,在家族兄弟中排行第八,外号“朱重八”,他儿时有些好朋友,关系很好,堪称铁哥们,他们叫朱元璋为“八哥”。 后来,朱元璋当兵跟随起义军,经历风霜雪雨,浴血奋战,登上宝座,儿时的一位伙伴得知,便想凭借从前关系,先后来到京城,想讨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一番。 他一见朱元璋,热泪盈眶,连呼“八哥”,若非卫兵拦住,差点就冲上去与皇帝拥抱了。朱元璋皱了皱眉头,念在儿时的情分上,就顺口问了一句:“别来无恙?” 这位儿时的伙伴激动地说:“八哥,你现在真是八面威风啊!当初我们一起替人家放牛,不知挨了地主多少鞭子;我们一起要饭,不知受了多少谩骂、侮辱。记得有一次,我们躲在芦花丛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竹罐里煮,还没煮烂,几个人就急吼吼地抢着吃了起来,把罐子也打破了,豆子撒了一地,豆汤泼在泥土里。你饿急了,只顾捡豆子吃,连吞带咽,不小心把红草叶子也塞进了嘴里。叶子噎在喉咙口,苦得要命,我们急中生智,抓了一把青叶子让你吞下去,总算把红叶子带进肚子里……” 他话还没说完,坐在金銮殿上的朱元璋早已怒气冲天,大喝一声,下令将他拖出去出去斩了。
朱元璋为什么不顾及儿时情面,一怒之下杀了朋友,纵使是他的这位朋友不会说话,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位儿时朋友的出现以及说的话让朱元璋有辱颜面,一个是普普通通的草民,一个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如何话儿时情长?
所以,为什么有的朋友走着走着便失散了,以前处在同一个圈子里,大家身份地位相差无几,是一种较为对等的关系,后来,随着人的发展,有的朋友可以跳跃到不同的圈子,你们彼此可以交换的资源也就不对等了,自然也就没有办法继续这份友情,这看起来很现实,但不得不说这是友情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也有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3.唯有母爱,在不对等的关系下,却生生不息。
办公室里一位身为人母的同事,有一天突发感慨说“哎呀,人呐,真的是!有什么好吃的,好看的,都会想着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母亲却不会这样”。对于同事的这句话,我似乎找出人们对母亲的共性,也想到了为自己倾尽所有的母亲。
妈妈偶尔到我这里小住,每逢周末,当我还在睡眼惺忪的时候,我的衣服已在阳台随风摇曳,中午的菜已在冰箱排好了队,妈妈看见我这么晚起来,从不责怪,只是偶尔调侃一下“太阳都晒屁股喽”。
如若是平时,我下班回来,不擅厨艺的她也会绞尽脑汁做一些简单好吃的菜给我吃,对,就是不会做饭,这件事得问我爸,为什么这么过分,包揽做饭三十年,吃罢,我就忙收拾碗筷,我妈就会一把抢过“我来吧,你上班都那么累了”。
如果知道我要回老家,妈妈知道我的皮肤矫情,总是容易长痱子,就会提前帮我换洗好床单,还会使出她的“爱女绝招”,把家里老母鸡生的鸡蛋,去年煮熟的花生,家里种好的青菜,还有早早杀好的鸡让我都带下去,每次回去都有一种“乡下进城”的既视感。
……
而我,对比起妈妈对我所做的,简直是“不孝女”,而且罪状不少!
自己的衣服满衣柜,每个季节总是少一件,而我只会到重大节日时,才想到妈妈的衣服也少一件。
想跟自己的朋友,男朋友到各种地方去玩,却想不到自己的妈妈还没有好好地体验过这个世界的美丽。
妈妈这一两年总是喜欢每天跟我打电话,频繁到我已经迅速摸清楚她的套路——一问二八卦,第一步是问我吃的怎么样,睡的怎么样,今天干了什么。然后就开始聊哪个邻居嫁女儿娶媳妇啦,哪个亲戚买房买车啦,猜到套路的我每天都陪我的妈妈尬聊。某天挂了电话后愧疚万分,好像先挂电话的总是我。
为什么我会如此“不孝”?而且纵观身边的好多同事朋友也是这样,爱思考的我必须得找到一点借口来洗清自己的罪名,思考良久,终于得到了一个结论——母亲对子女的爱近乎于本能,子女对母亲的爱是出于意识。
母亲对子女的爱,更多像是生来具有的,一个女人有了孩子以后,就唤醒了“集体潜意识”里的母性,想把自己的一切都给孩子。不过心理学上的解释并不同意我的观点,心理学上把母爱解释为:“母亲对子女亲近和爱抚的情感体验,母爱不是一种本能,它并不会随着婴儿的降生而自动产生”。是的,我们是看到了很多没有母爱的母亲,她们丢弃自己孩子;她们对自己孩子不管不顾;她们甚至虐待自己的孩子;但那绝对不是大多数。大部分的母亲都是爱孩子的,我想尽管母爱在定义上不是本能,不是说孩子一降生妈妈立刻就有了母性的光辉,但是在孩子出生后的几十年,母亲对孩子日日夜夜的爱抚,关怀,照顾经日积月累已经逐渐内化为一种本能。母爱随时随地,不分白天黑夜,四季轮换而依然不减。
而子女对母亲的爱,则是出于意识。我们在某个时候意识到了才会去表达,更多像是一种仪式感。节假日唤醒了我们关爱母亲的意识,特别是母亲节,广大朋友圈孝子纷纷对母亲表达爱意。一些文化作品也唤醒了我们关爱母亲的意识,比如电影《神秘巨星》,别忽略了永远站在我们身后给予鼓励和支持的母亲。一些意外的消息也唤醒了我们关爱母亲的意识,比如身边的某个朋友在那一天就永远地失去了母爱,别在重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伤了。
这么分析,我似乎为自己渺小的爱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借口,毕竟本能的爱是自发的,是油然而生的,当然比我们这种有意识的爱的力量大得多。
老舍在《我的母亲》里这样写道:“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我想母爱不仅能使我们的内心变得安定,它还让我们心里始终有一块温暖柔软的角落,让我们永存人性的光辉,不在世事中变得面目狰狞;让我们保持着心底里的善良,去理解他人的际遇和处境;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和他人连接在一起。
妈妈,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特别想感谢您对我的养育之恩,也想郑重地跟您道一声歉“对不起,这辈子我不可能像您爱我那样爱您,但我会试着爱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