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时代的网络劫持了你的工作时间注意力。
很多人在每天开车上班等红绿灯的那几分钟的时候,竟然在争分夺秒刷手机。
然后到了公司,他们也在不停上网,不停查看微信,生怕错过什么似的,就像一种强迫症,根本停不下来。
如果你也是这样的状态,忙了一上午后,你却感觉什么都没做。
这样状态忙忙碌碌一年的话,等你年终反思总结时候,大脑回忆起来一片空白,似乎平时也很忙,但到底收获啥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一年就好像停滞在那儿,没啥成长,让人比较郁闷惆怅。
这时也许你会慢慢清醒意识到网络世界就像黑洞,它会永无止境地吞噬你的时间和注意力。
当随意点击那些推送或者软件上的小红心时候,你本以为是拉一根绳子,最终却可能拉出一头大象。
一旦你习惯了大脑这样随时分心,随时拿起手机看,会导致你习惯成自然,即使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
因为大脑可能重新被编排,最宝贵的财富注意力被肢解得支离破碎,你会被不断扰乱心神,不能胜任深度工作了。这种大脑不自控的多点兴奋现象已经被认定为一种新的心智残疾。
工作和生活状态也都因此变得破碎和肤浅了,而肤浅工作和生活长远来看根本没有价值的。
职场上注意力本来就稀缺,这样状态下就自然无法深度工作打造核心竞争力,而持续的肤浅工作会让自己的职场竞争力持续下降和可替代性强,长此以往,你的职场价值就趋向于零了。
古典老师就曾因此感叹道:
一旦你习惯了整夜看烟花,你也就永远看不到漫天的星星了。
这也是为啥你学了很多时间管理,比如什么四象限法、番茄钟或者煮青蛙等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各种方法根本不管用。因为那些都是针对以工业时代人们相对时间模式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设定的。
而时代更迭的速度早已超越了那些属于工业时代的时间管理体系的更新速度,我们却还总是妄想用过去的旧方法解决新时代的问题。
二、智能时代的网络同时侵蚀了你的业余时间注意力。
现代年轻人经常感到工作无法身心合一,无法活在当下做自己,从而感觉到不幸福,那么这其中有一种人就会开始怀疑工作合不合适自己,开始心思不定,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去找到内心的安定充实感。
然后他们就像贪吃蛇一样,给自己业余时间安排了满满当当的学习任务,妄图通过这种方式缓解自己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但这样贪多嚼不烂,身心又得不到及时的平衡放松的自虐,反而加重了焦虑感和疲惫感。
这还会导致我们的思维和情绪经常会进入到一种倦怠的状态,而这种倦怠的状态就是导致我们形成拖延症的罪魁祸首。
人的心智其实跟网络一样,不能处理太多信息,不然就会卡,就会心智被堵塞。
这种只升级认知,不升级专注力的大脑,就像只升级系统,没有换代的华为手机,越升级越焦虑。
知识大咖吴伯凡老师有形象地比喻过:
人的心智带宽相当于道路的车流量,如果想让尽量多车辆通过,网络利用效率最大化,也要尽可能处理信息。但实际情况是,如果车辆太多,超过这条道承受最大值,道路使用率就会下降,甚至会完全瘫痪。太多人上网,太多信息处理,网络就会卡。
这个概念延伸到我们个人身上,我们的大脑认知能力,专注程度和控制能力都有一个带宽的最大值,如果超过了大脑同时处理信息总量的最大值,我们的大脑同样会出现带宽不足的问题,工作效率也会严重地下降。
谈到这里,笔者要批评时下很多市面上的时间管理书籍,它们总是教你见缝插针利用时间,如何满负荷工作。
但这其实会导致我们的闲暇感越来越少,紧迫感和焦虑感就越来越多,然后我们的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严重下降,大脑运行速度减缓。
大脑速度慢了,我们就需要用更多时间来完成工作学习,然后时间就更匮乏,我们就更紧迫、更焦虑,于是认知能力继续下降,动作更变形、情绪更失控、自控能力更加不足,最后整个人陷入到时间匮乏的恶性循环里,彻底变成了时间和注意力的穷人。
这也好比在一条已经很拥堵的路上,很多人再见缝插针的开车,不停地变道、插队,最后一定会导致整条道路都完全瘫痪了。
所以,你觉得自己是时间穷人,本质上并不是时间不够,而是你的注意力资源和心智带宽的不够。
不过,笔者觉得这种人业余生活虽然不堪,但好歹还算上进的。
而另一种人就走向另一个极端了,他们无力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资源、心智带宽,就索性破罐子破摔,彻底放飞自我,沉迷网络不能自拔。
自己最宝贵的稀缺的注意力,被手机上每个应用争夺和瓜分而不自知。
这些应用软件把你的注意力当作一种廉价商品进行大肆收割再拿去获利,而你可能身在这个大坑中却依然浑然不觉。
它们哪里要的是点击,分明是你的一部分生命。
说实话,这些浮浅娱乐也无法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
你刷微信刷得再熟练、再勤快,有人付你钱吗?你能有成就感吗?开发微信的张小龙一年工资就五个亿。
人跟人的差距在哪里?
你在浮浅娱乐的时候,人家在深度工作。
三、保护和利用好自己的注意力也是一种幸福的能力
每天哪怕是花一小时的注意力进行深度地专注工作学习,你都会有觉得得时间充裕,成就感满满,一整天没有白过的充实感。
在这种状态下,你很容易体验到“心流”。
所谓“心流”,就是当人把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项活动上时的一种感觉。
“心流”不仅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而且能够让我们忘记忧愁和烦恼,甚至忘记时间的流逝。
你我其实对“心流”并不陌生。
当你打游戏、练毛笔字、写作的时候,都很容易体会到这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另外,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
那些经常被人们崇拜的成功政治家或企业家们,你会觉得他们当中很多人越长越不好看。
相反,当你接触很多艺术家、工匠,甚至是熟练技工时,你能够很容易地发现,他们活得很快乐、平静。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
笔者个人的理解是,政治家、企业家,所做的很多事情自己无法控制,天天还要跟人斗智斗勇,难免身心疲惫。
相反,如果你是个手艺人,你就只会把注意力投注于一件事情,而且不会变得傲慢。
再比如说,很多成年人经常报复性晚睡,熬夜刷手机,这是因为白天没有把注意力聚焦专注于工作和生活,身心分离,无法活在当下做自己,能量被大量消耗掉了。
科学研究已经揭示:这样状态下的各种负面情绪,真的会影响你的健康和衰老程度。
也就是说,保护注意力竟然可以延缓衰老、增进健康,重获幸福,让人持续反熵增(混乱度的一个度量单位),把人的意识从无序和混乱种解救出来。
四、如何逃出生天,让注意力成为自己成长路上的好朋友?
如果道路上车子多了堵了,咋办?
限行呗,减少车的数量,让一定的路面闲置出来,就能通畅,最大化的利用道路。
注意力资源除了我们前文提到的思想意识要持续反省注重、多与网络保持一定警觉距离外,也要像车子限行那样限流量,不要随意地起心动念,不要在同一时间内让大量杂乱的念头占据你的心智,且同时把自己的心智带宽始终留出一部分闲置的空间。
也就是说,
我们要学会抓大放小,聚焦注意力重点主要处理主线任务,且给大脑留点闲暇,会比见缝插针的利用时间更高效。
给大脑留点闲暇,有点像画家经常说的那种“留白”的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比如说,很多人提倡的每日三件事原则就是这个道理,他们每天将主要的80%注意力资源聚焦投入到每天那20%最重要三件事上去优先计划和安排,优先去完成,聚精会神地进行深度工作和生活,让自己的头脑成为透镜那样,汇聚专注之光。
其他事情放在待办清单上,等最重要任务完成后有闲暇时间和精力再去完成。甚至来不及情况下,他们索性就放弃这些事情。因为他们知道: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更有价值的事情在等着自己。
舍得之间,品味人生智慧。
做减法而不是加法,也许就是充分保护利用好注意力达到高能要事、人生成功的秘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