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遗愿清单》,说实话只是冲着演员去的。情节并不是那么的跌宕起伏,对白也并非那么的深入人心,但演员演技却是一流,画面制作也有质感,背景音乐非常和谐。因此,我的玻璃心还是被碰撞了几下。
电影中,卡特为了家庭,放弃了追逐梦想,却不曾想生活的压力推着他无法暂定,更何谈拐弯,只能按部就班一直往前走。虽然爱好不曾放下,但终究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当儿女成人,疾病突然来临,在病床上的卡特才想起大学时代还有一个愿望清单。这时,我脑海中浮现出自己当年日记本上的愿望,多少也都埋在了灰尘里。难道也只有与卡特同样的处境时,它们才会被我重新翻出吗?
虽然当年的愿望看着那么地不可思议,但那毕竟是心动过澎湃过的目标,看着一个个从未实现或从未能去努力尝试的事情,卡特发现,自己四十年来真的没有为自己活着。在科尔充满技巧般的“蛊惑”下,他决定同这位病友去完成愿望清单中的每一项。他们跳伞,飙车,纹身、去看埃及金字塔……充满了刺激、狂野和激情。
特别能理解两位主人公的爽,当我们很拘束、很谨慎的生活了多少年,终于有一天可以“为所欲为”,任性随意,想想也是美妙至极!
多数人生下来,就被命运之手推着往前走,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一切仿佛都是安排好的,经历天真快乐的童年、朝气蓬勃但略有忧愁的少年、意气风发且无所畏惧的青年、不断成熟但烦恼不少的中年,最后到看透人生稍有无力的老年。这样的人生,说不上精彩,中规中矩,没有多少波澜,也没有多少过错,就像卡特病发之前的人生。
当死亡意外地光顾,人人都会一时崩溃,不知所措。还记得卡特接到电话后的瞬间呆滞,科尔在病房的不可理喻。平静之后,很多人便会去思考人生的意义,此时,以前无视的现在都倍感珍贵。那是真的可以从内心去感受到生命的真谛。也许,濒临死亡是一种能接近上帝的方式。
只有当死亡在可以来临的年纪来临,多数人可以坦然接受,最多会回忆年少时光,追忆一生痕迹,同时也会慢慢接受马上逝去的现实,至于要去哪里,除了有坚定信仰的教徒,谁又能说得请呢?如果卡特和科尔得的不是癌症,而是突发心脏病,或者他们一直健康到老,那他们的人生轨迹或许只是四十年的延续,绝不会出现电影中的探险和刺激。
那真的只是突来的死亡让他们决定改变生活方式,扭转人生态度和轨迹?我觉得未必是。也许科尔重来一次,在事业成功后可以调整自己的生活态度,可以更珍惜家人,更乐于给他人带来快乐,更珍惜金钱之外的东西。而卡特重来一次,他仍旧没有太多的选择,当年的放弃是因为他经济上的不宽裕和对家庭的责任。这些年,虽然卡特自嘲一直在引擎下躺着,但谁能否定这不是被生活所迫呢,为了教育子女,为了抚养家庭,他必须把一项看着不错的工作把握住。谁又能说这样的人生就没有意义呢?他没有直接为了自己活着,但却是在践行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所以,追求生活的意义,更多是一种精神追求。当面包够吃时,才有条件去创造那些别样的异彩纷呈的人生,生活本来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谁不是在负重前行呢?卡特从十六岁小少年开始的辛苦奋斗,也是他病后潇洒放飞的资本吧。
当影片播放到卡特哄骗科尔到女儿的家门口时,我才感觉到这部电影真正的主题开始出现了,跟家人和爱相比,前面的那些刺激最多是感官的刺激,无法获得心灵上的温暖。当卡特被拥在家人中一起进餐时,我们看到了幸福,当科尔亲吻孙女,划掉纸上“亲吻世上最美的女孩”时,我们看到了幸福,这种幸福科尔或许好久都未曾体会到了。因为,他在颤抖。
掐指一算,如果按我理想中的寿命来算,我现在已经快走过人生的一半了,都说岁月如梭,三四十年也是弹指一挥间,那我岂不只剩弹一指的功夫了了!
我也羡慕卡特和科尔经历的冒险和刺激,但我更珍视他们最后体会到的幸福。这世界,物质和精神,谁能离得了谁?
梦想必须有,却不能是缥缈的;追求必须有,却应该是脚踏实地的;未知的远方自然新奇,可能会带来很多愉悦,但如果抛弃亲人和爱人,抛弃责任和义务,那么我们失去的可能远大于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