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西风
探访一乡人支教团
虽然说,这天只是去探访一乡人支教团,想必应该比较轻松。所以本想多睡会儿,但爷爷还是一如往常地早起,我随后也就起床了。
想着将会长时间坐车,因此早餐只是吃了点包子。爷爷说,七分饱就可以。当我们吃过早餐,来到酒店大堂的时候,看到一位漂亮的姑娘跟爷爷打招呼,这便是一乡人的总干事——山财大四的师姐。师姐一大早便来到了酒店,一直在等着我们,今天她将带领我们前去探访一乡人的五个支教点。据爷爷说,去年来的时候,也是师姐带着大家去探访一乡人支教团。
等其他人都到到齐了,爷爷便将我们分别介绍给师姐,同时也将师姐介绍给我们。不一会儿,文主任带着车队来到了酒店,我们也准备出发。我与芳芳,还有师姐三小个坐台车。那是是一辆七座的越野车,我与芳芳和师姐三个坐在后排,小陈叔叔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巫阿姨和杜阿姨坐在中间位置。
因路途遥远,一路上我都是睡着。在经过韭菜坪的时候,大家被眼前的峻岭山峰所吸引,便下车拍了一些照片。韭菜坪不愧为贵州最高峰,当时我们只是在山腰上,就已经可以一览众山小了。
在贵州的山间中开车,定是少不了眼福,一路都是各种奇异风光。但我还是有点晕车的感觉,一路睡着过去,没能看到。如果不闭目养神,估计我会晕车。有些路段还是尚在修路,但不管有多颠簸,我都习惯了。
三合学校
车子走了很久,才到达第一个目的地——三合学校。我们到达的时候,学生们已放学,都回家吃午饭了。我们只能见到支教的大学生和一些中午不回家的小孩。
支教点的领队带我们参观了他们居住的地方,那是一间会议室。搭的一两个小帐篷,除此之外就是用椅子拼凑起来,然后铺上床单,有的甚至直接铺在地板上,就这样睡着,环境甚是恶劣,还好这是夏天,除了蚊子之外,睡觉倒是没什么问题。其实我也了解过支教的事,都是挺不容易。
接下来我们去了他们做饭和吃饭的地方,那是学校的食堂。负责做饭的同学正在做饭烧菜,看着他们的菜,只有土豆和一些青菜。其实农村也没有什么菜,类型很少。最多的是土豆,还比较便宜。
最后是去了教室看看他们安置的小书架,据爷爷说,这是慈恩捐赠的。慈恩出资用于购买相关器材和图书,由一乡人支教团负责具体实施安置。我们此行的目的,查看小书架是其中的目的。他们做的很好,每个教室都会有一个小小的书架,上面放着二十多本书。图书类型也比较多,都适合小学生阅读。
这大概是一种创新吧,我们小时候读书,可没有这样的小书架。虽然现在每个班都会有这样的小书架,并提供图书给学生阅读,但学生是否真正的利用还不得而知。而且只是暑假期间做的,一旦支教结束后,支教的大学生都走了,后来的老师们是否会继续维持这样的情况还是未知。希望都能够充分利用起来吧。
在合影之前,徐爷爷将一个红包交给了支教团分队的领队。爷爷说,这是给支教团补充菜用的,这也是我们来的目的。爷爷说,一乡人的理念跟慈恩相似,因此慈恩会在精神和物质上会给予一乡人一定的帮助。双方也合作了几年了,每年六盘水资助结束后,徐爷爷都会带领团队去探望一乡人支教团。今年我也有幸,跟着爷爷前来探访,让我了解了支教的真实情况。
爱国学校
合影过后,我们便向下一所小学——爱国小学出发。这所学校位置特别特殊,在路边根本看不到它,也完全看不出来那条小路走进去就是一所小学。我们到达的时候,学生刚好放学。若不是刚好看到学生们从小巷里出来,我们还找不着这所小学。这所学校处于一个斜坡上,在临近学校门口的拐弯处,是一小块玉米地。此时的玉米已长得很高,基本上把这所学校挡住了,只能看到楼顶的国旗在微风中飘扬。
在这所学校支教,环境显得困难得多。学校没有食堂,只有一间小小的房子可以做饭,那是农村中都会有的所谓的伙房。做饭做菜的时候,只能容纳两个人同时在里面,但还是显得很拥挤。住的地方也很不好,三个上下床挤满了一间小小的房间。
没办法,支教的环境就是如此。每个经历过支教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感受。能够坚持下去,就是不容易。当然这些事在我和芳芳看来,本就已是从小就经历过的。其实我也曾想过去支教,但是有时候觉得,支教的时间不是很长。不说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大的经历和体验,想想短短十几天的支教时间,到底会给山区的孩子带来什么?能不能给予他们真正所需要的精神和文化?显然十几天并不能。我小学便是从山区走出来的,支教有没有真正起到作用,还要看它的理念和持续的时间。但我相信一乡人,相信他们可以给孩子们带去他们所需要的,相信他们能够放大孩子们的梦想。
在探访爱国学校的时候,对一个小女孩记忆尤新。因为有支教团的到来,她很开心。那天她的手被划破了,支教老师给她包扎,她很感动。当我看见她正在吃着面时,拿起相机准备给她拍照。她注意到了我正在给她拍照,便比起了剪刀手,此时另一只手还拿着那碗面。我们的到来,她也很是开心,一路跟着我们,见到谁都要跟谁拍照,尤其喜欢支教的老师——即她的班主任。显然这对她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拍照的机会,她要跟所有人都合影。
多么可爱的小女孩!我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在我们走之前,她还问我,可不可以帮她把这些照片洗出来给她。但当时在农村是洗不了照片,因此我跟其中一位支教的同学要了联系方式,待我们回到了酒店,再将照片传给她,让她带给这位可爱的小女孩。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很可爱,他们都极其渴望能够像我们一样走出大山。那种渴望的眼神,当跟他们对视的时候,才会有感触。每一次新的支教老师到来,他们都会像得到糖果一样开心。小孩子永远是那么天真可爱,每次支教结束后,孩子们的各种不舍都会随着眼泪流出。支教的老师也会不舍,揪心,不认离去。
但最终还是要离去,只剩下祝福和回忆。我们也走了,那孩子,希望我们还来。爷爷他们肯定还要来,但我,也想来,只是还未知。
大湾镇大菁小学
带着不舍,我们还是继续往下一所学校出发。其实那时候已经中午了,天气很炎热。坐在车里,汽车被太阳炙烤的胶味,让我然以忍受,但也必须忍受。没有其他办法,我只能以睡来应对。 我跟芳芳说,到了叫醒我。很显然,在颠簸的车子,是不可能睡着的,但闭着眼睛,能够缓解缓解。
不知何时,听到芳芳叫我,说到了。啊!我真的睡着了,晕车症状也缓解了。这所小学还挺大的,我们到达对的时候,支教团分队的领队带着支教成员来迎接我们。他们知道徐爷爷要来,便早早的买了西瓜放在冰柜里冻着。我们刚在教室里坐下,他们就将切好的冰冻的西瓜端来给我们吃。他们真是有心,在这大热天里给我们带来了解渴的良药,爷爷和叔叔阿姨们都很高兴。爷爷让领队的那位同学叫上他们团队的所有成员,都来教室。爷爷要将我们的团队接好给大家,同时领队的那位同学也要将他们的成员介绍给我们认识。相互介绍以及参观书架的装置后,我们还去看了他们的住处。
这里的居住环境还不错,比较宽大,据说是校长特意腾出房间来的。后来在参观物资室时,我在门口旁边发现了一块牌匾,上面写着“苏州大学文学院惠寒学校”。真不错,没想到在这里能遇到母校的一所惠寒分校。其实苏大的惠寒学校也是如一乡人一样,在做支教和其他公益活动,惠寒学校分布在全国许多贫困地区。后来经师姐介绍,苏大的惠寒学校跟一乡人合作过。
但可惜的是,那块写着“苏州大学文学院惠寒学校”的牌匾,竟是放在了地上,而且落满灰层。后来我通过一乡人的网站发现,今年一乡人的支教中,有三个苏大的学生,其中有一位学姐是干事,但他们来的不是这儿,而是去了贵州的另外一个地方进行支教。我想,这块牌匾应该是那位学姐干事引进这儿的。
既然这里是苏大的惠寒分校,我想,苏大人应该常来这儿支教,不让这个牌匾落满灰层才是真正做到惠寒。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想过去支教但没决定去的原因。很多时候很多支教活动只是一两次,并不会长久。虽然苏大的惠寒行动很值得赞赏,但随着学校的增加,不能兼顾各个学校。只有在不忘掉了已有的惠寒学校的前提下去发展新的惠寒学校才能真正做到惠寒。
探访结束,我们离开了大菁小学,那时候已经下午了,我们还没吃午饭。在政协的安排下,我们在附近一户人家里吃午饭。这顿饭应该是政协提前安排好的,我们到达的时候饭菜已经在卓上了。或许是市政协提前联系镇政府,然后政府联系了村委会,事先安排的吧。才很丰盛,显然是杀了一两只当地的土鸡,这种土鸡一般只有农村才会喂养。农村就是农村,有很多城市没有的东西。这里处于贵州最高峰韭菜坪的大山里面,因此那里的水很凉,像冰箱冻过一般。这种是纯天然的山泉水,从地底下冒出来就可以饮用。在我的老家,也是这种井水,不过明显比这里大得多。我老家的水,冒出来流成了一条小河,冬暖夏凉。夏天堪比冰箱,冬天冒热气。
这户人家有两个蛮可爱的孩子,叔叔阿姨都很喜欢小孩,纷纷前去抱着小孩。小孩也是不吵不闹,非常乖,阿姨们可开心了。芳芳和师姐也是萌娃控,都跑去抱小萌娃了。小孩子真的会讨人喜欢,有时候简直要萌化人。
一顿真正的当地的丰富的午餐,比城市里的饭店强多了。农村还是农村,房子旁边就有几棵梨树,我们在返回的时候,阿姨看到了,想跳着摘一个,但太高,于是叫我给她摘一下。但是没等我过去,旁边的司机便立即摘了下来,递给阿姨。梨子是拿到了,但是应该还没成熟。
返回的时候,一路都是下坡。我想海拔大概是垂直下降了近两千米,山路不止八弯。一路的风景,亦是美不胜收。山上还有风力发电机,毕竟贵州屋脊,风力资源非常丰富。其实贵州很多地方风力资源都很丰富。我家乡海拔一千五百多米,常年刮大风,也是一个不错的风口,但是奈何并没有被开发。
回到市区,我们便到达第四个支教点,那是一所民办小学。徐爷爷可能有点累了,就先回酒店休息,因此最后两个支教点,爷爷没能与大家一起去探访。但我想,爷爷一定很想去看看,因为他心系这大学生们,心系这孩子们。
民办的小学,没有篮球场,学校外面只有一块较大的空地。但没有水泥,也没有塑胶,更没有篮板。学校内,只有一两个水泥乒乓球桌。这种球桌,我也只有在农村的时候见过。但这并不妨碍孩子们打球和玩耍,他们依然开心着。有球总比没有好,有球桌总比没有好。暑假有大学生去支教,他们开心极了,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虽然是下课,但是部分小孩依然拉着支教的老师问问题。
这难得可贵的求知欲望,如果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学习环境更加好点,那就好了。但那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这是民办小学,政府不会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面的公办小学,教学楼很漂亮,设施很多。
看着心疼,沉默在心。所幸爷爷没来,要是他看到这一幕幕,实在不忍。但叔叔阿姨们还是做完了该做的事,就离开了。
启蒙小学
又一家私学。很奇特,这所学校在菜市场旁边的一栋居民楼内。很难想象,那就是一所小学。教室分布在二楼,三楼,以及五楼六楼。无法想象,他们是如何上课的。
但教室内部却装了只能平板电视,那种专门用来教学的大屏显示器,可以手写。看来设施还不错,但也仅仅是显示屏而已,其他的课桌之类的,还是破旧不堪。
支教的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都是同一个目的,同一个理念。为的是,给山里的孩子带去外面世界的精彩,让孩子们憧憬,努力学习,将来有一天能走出大三。
支教是一种揪心的选择。之所以说揪心,是因为,第一,当在决定去支教之前,需要想清楚到底能不能给孩子们带去有意义的东西;其次,当决定去支教后,经过一段时间与孩子们朝夕相处,当要离开的时候,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神,那是一种是多么痛心的不舍。孩子们希望老师能留下来,但老师却不得不走。那种情感,如没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很难抹去的,甚至是一辈子都在怀念。
但支教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的机会,尤其是对于城里的人来说。这是一个能萌亲身体验农村学习、体验乡村生活的机会。城里人习惯了那种快活的生活,如能去农村生活十天半个月,那将有很大的收获。
支教,不像在城市、在家里依靠父母,而是基本上依靠自己。虽然当地学校或者政府会提供一定的支持,但那是少之又少。每个去支教的人都要学会独立生活,生活上的一切都要自己打理,还需要与队友团结合作。如果深入山区,还会面临着诸多危险,山路崎岖,车走不了,只能走路。山里没有菜市场,买不到种类丰富的菜,只能十几天都吃着土豆或白菜。山里树多,蚊子多了不说,还没有蚊香卖。其实不止蚊子,只要是深山老林中,怪兽也多。
支教,是一种公益。但并非每个人都适合支教,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在支教的路上,是漫漫长途,谁也不知道,将会有什么困难在等着支教的大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