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听直播连线,一个妈妈想操心管孩子,但是又不得法,连线向院长请教。院长耐心地听完她的表述,给出了专业的指导意见,又不厌其烦地跟妈妈模拟孩子和妈妈的沟通,手把手教会这个妈妈怎样科学地与孩子沟通。院长扮演妈妈,孩子的妈妈扮演她的孩子。院长扮演得很专业,把妈妈的角色扮演得惟妙惟肖。相比之下,妈妈的演技明显逊色,让我这个听众感觉这个妈妈一直没进入状态。当演绎眼看着要进入高潮时,这个妈妈突然说:“我也不知道孩子有啥想法。”这句话让院长有些意外,再深入探讨,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这个单亲妈妈并没有获得孩子的监护权,孩子是长期跟爷爷奶奶生活,她的陪伴极少。是她看到孩子不愿意上学,孩子的爸爸也不操心,着急上火,单方面想管孩子。结果,因为关系没厘清,界限不清晰,反而使问题越来越严重。院长直接回复让她去找律师咨询,这是一个法律问题,而非心理问题。
角色扮演过程中,院长说这个妈妈:“你怎么能不知道你的孩子是咋想的呢?你看我,我都知道雍正是咋想的,因为我了解他。你不知道孩子咋想的,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他!”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我设想假如连线的是我,院长问我,我的孩子是啥想法,我能流利地回答吗?我了解我的孩子吗?说实话,我心里没底。回想一年前一次跟朋友吃饭,我跟老公带着孩子去。席间孩子各种不满和抱怨,叽叽歪歪,说那些菜不是她想吃的之类。我有些气恼,想训斥孩子又不好意思,耐着性子问孩子:“你说你想吃啥?”孩子腻腻歪歪的,就是不吭,不明确说她想吃啥。我感觉窝火却又无可奈何,正欲发火。旁边一个学过心理学的校长看见了我跟孩子沟通的这一幕,赶紧示意我压住火,然后耐心地跟孩子沟通,纾解了孩子的情绪,孩子才安静下来吃饭。
事后我向那个校长苦笑说:“我真拿这孩子没办法。”校长说:“孩子只不过想吃她喜欢的菜而已,没必要因为这点小事训孩子。”我说:“我问她想吃什么菜,但是她又不回答。我也不知道她喜欢吃什么菜。”“那就是你这个妈妈的失职了。”校长回答很简洁,没有再多说什么,留下我自己思考的空间。
是啊,妈妈不是应该了解孩子的喜好吗?我为什么不知道我的孩子喜欢吃什么呢?细想起来,的确是我这个妈妈的失职。说明我平时对孩子没有全心全意地关注。假如我对孩子足够用心,那我一定能感知到孩子的想法,一定会记住孩子喜欢吃什么,喜欢玩什么,害怕什么,期望什么。事实确实如此,虽然我的孩子已经七八岁了,但是我却一直没有全身心进入“妈妈”这个角色,我想得很多的还是自己,总想让孩子自己操心自己的事情,而我,可以轻轻松松地当个有个七八岁孩子的“妈妈”!每当孩子各种给我找事,没有让我如愿轻松当“妈妈”时,我就会气恼,气孩子,训斥孩子。回想起那个时候的自己是那么幼稚和可笑,而我的孩子又是多么的可怜。
自从听了院长的课,我认识到了自己以前角色的偏差,以及由此衍生的一系列问题。我决心要改变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努力扮演好每个角色。我要用心当好“妈妈”,要加深对孩子的了解,要像了解自己一样了解孩子,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我的孩子。我希望一切都来得及,我也相信一切都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