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翻译版封面
国外原版封面
《批判性思维》
作者: [美]布鲁克.诺埃尔.摩尔 / [美]理查德.帕克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11485650
购买链接:中文版豆瓣购买链接 英文原版购买链接
作者简介
布鲁克•诺埃尔•摩尔(Brooke Noel Moore)
多年以来,摩尔和帕克一直在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奇科分校从事哲学教学。他们一直讲授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课程。摩尔另外还讲授认识论和分析哲学,他曾任哲学系主任,也曾被评为学校的杰出教授。
摩尔本科于安提俄克学院学音乐,他于辛辛那提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的排球水平是业余的顶尖高手。他和玛丽安妮与三只狗一起生活。
理查德•帕克(Richard Parker)
帕克本科就读于阿肯色大学 ,他于华盛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帕克另外教授的课程为现代哲学史和法哲学,他是学校学术评委会主席,曾任本科教育部的主任。他开名爵汽车、骑摩托车,喜欢打高尔夫、打台球,爱好西班牙吉他。他和艾丽西亚每年在西班牙南部生活一段时光。
摩尔和帕克一直都是挚友。
推荐语
随着互联网的的发展,每天不及其数的信息被产出。用英文版里面的一句话说就是
As we enter a new decade, millions people are producing data on the Internet as rapidly as they consume it.
最近十年来数以万记的信息被产生,它产生的的速度与我们消费的一样快。
这里就涉及到两方,信息的产生方,与信息的消费方。
在理想的状态下,信息的产生方例如媒体(当然不仅仅是媒体,你可以是信息的生产者),需要提供准确,可靠,全面的信息。但是在实际过程中,由于种种外在原因(传播中的曲解,利益集团对信息的操控),以及信息的生产者缺乏相应的思考逻辑训练;接受者得到的信息往往是错误,被扭曲,片面的信息。
而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一门思考你思考过程的艺术,学习与运用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大家实现独立之思考,从而追求自由之精神。
如果你想人云亦云,如果你想被人灌输他们想要你拥有的价值观,千万不要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如果你想要一谓不假思索得服从权威,或被利益相关所操控千万不要锻炼批判性思维;如果你不想体会到思维的乐趣千万不要锻炼批判性思维。
既然你读到这一段,已经说明你做好了你已经作出决定,想要锻炼自己批判性思维能力。那么请和我一起开启批判性思维之旅吧。
继续上篇 十分钟读完《批判性思维》上
在接下来的部分我将带大家继续梳理这本干货满满地书。
推理中的谬误 2
1、诉诸人身的谬误(the ad hominem fallacy)
该谬误源于把提出某断言的主体的特征与该断言本身的特征混为一谈(这里“断言”是广义的,包括信念、观点、立场、论证和建议等)。(这个人有问题所以他的观点有问题)
人身攻击型诉诸人身(personal attack ad hominem)——认为指出某人的缺点就可以反驳他的想法。
自相矛盾型诉诸人身( inconsistency ad hominem)——认为指出某人的前后不一致就可以反驳他的想法。
因人废言型诉诸人身(circum- stantial ad hominem)———认为指出某人的特定境况就可以反驳他的想法。
毒化井水(Poisoning the well )——援引某人的缺点、前后不一、境况或其他个人特征以使人拒绝他的观点。
2、生成谬误(the genetic fallacy)认为某种观念的来源或历史可以反驳这种观念。(我不知到为啥他会翻译,或许说遗传性谬误会更好)
3、稻草人谬误(straw man fallacy)歪曲或夸大某断言从而“反驳”之。
4、虚假的两难境地(false dilemma)在还有其他选项时,却局限于两种极端的选择。极力压缩选项,让人选择X或Y(却忽略可选项Z)。
完美主义谬误——认为要么做得完美无缺,要么干脆不做。
划界谬误——在无法划出一条精确的界线时,却要求在某个范围内或连续体中找出划界点,通常发生在把模糊概念当成精确概念的时候。
5、滑坡论证(slippery slope)在缺乏理由时拒绝启动某步骤,担心这会势不可挡地引起其他步骤,或仅仅因为已经实施了第一步就要继续错误地坚持下去。
对于第一点可以用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前几年网上一个比较火的段子:不好好学习会引起地球毁灭。
6、错置举证责任(misplacing theburden proof)把举证责任错误地分配给争论中的一方。
判断谁是举证的方经验公式:
- 一个断言的初信度越低,提出该断言的人举证责任就越大。
- 举证责任置于对问题肯定的一方,而不是否定方。
- 我们会有意把举证责任分配给特定一方。(法庭,若某人倡导一旦出错就会造成危险或付出重大代价的政策,那合理的做法是,让此人承担严格的举证责任。)
7、乞题(begging the question)把正在争议中的断言假定为真,貌似给出论证。
非演绎推理的批判性思维
对于非演绎推理我们需要解决的有两个问题:
1、通过所有信息来判断一个陈述的可能性大小;
2、衡量以该陈述为结论的推理的强弱。
在非演绎推理(或者说归纳推理 inductive reasoning) 常有如下四种情况
1、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公式
某比例的X 是Y, 这是X -> 这是Y例如 40%的大学生谈过念爱,小明是大学生,所以小明谈过念爱。
注:这类论证的强度决定于Y在X中所占的比例。比例越高的论证强度越大,但不代表结论的概率
2、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基于样本的归纳概括)
这个涉及到概率统计的相关知识,这本书也说的不是很清楚,具体的许多细节要去学习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后才能够更好的了解,这里我只将部基础的东西总结一下。对其中几个概念进行说明。
代表性样本(representative sample)是指,对于与我们关心的属性相关的变量而言,样本与总体的情况相同。(这是指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 里的特殊)
随机抽样(random sample)选取样本的程序就要使得总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同等机会进入样本的抽样方法。
误差幅度(error margin) 样本间随机变异的范围。
置信水平(confidence level)特定的样本中随机变异落在给定误差幅度内的概率大小。
为了对基于样本的归纳概括进行批判性思维,我们提炼出如下两条原则:
1、如果样本与总体之间的差异导致样本在代表总体方面出现偏差,就削弱了论证。
2、在代表总体方面,样本太小或过于片面,也会削弱论证。
3、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
基于类比的论证可用公式表达为:
X 和 Y 都具有属性 p, q, r(等)
X 具有 特征 I
所以,Y也具有特征 I
对类比论证进行批判性思维指南:
1、类比项之间的相似性越多、越广泛,论证越强;类比项之间的差异性越多、越广泛,论证越弱。
2、相对于我们关心的属性而言,各相似性或差异性之间,存在着联系程度的不同。
3、相反类似项越少,论证越强;相反类似项越多,论证越弱。
注:评价类比推理并不是精确的科学。试图机械地利用公式来评价类比推理并不明智。
4、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这里里常犯的错误是:
当的归纳换位(illicit inductive conversion)因为有特定比例的X是Y,所以也有这个比例的Y是X。
5、非演绎推理中的谬误及相关问题
仓促概括 fallacy of hasty generalization
基于太小的样本(相对其所代表的总体)所做的概括推理。
传闻证据 fallacy of anecdotal evidence
若样本仅来自传闻(据说华东师范大学美女多)
基于传闻的概括在心理上往往很有说服力,纵然结论仅仅基于单一样本。
以偏概全 fallacy of biased generalizing
过高地估计基于片面样本的论证的强度就犯了以偏概全的谬误 (例如: 用上海大学生的恋爱状况估计全国大学生的念爱状况)
自荐样本 Self-Selected Samples其中样本都是自我选择的。例如央视的你幸福么的电视节目。
弱类比 overestimating the strength of an analogy
对通过类比所得到的结论给予过高的估计
有倾向性的问题 Slanted Questions
因果解释
这一部分讨论的是因果解释。注意,因果解释不是论证。
两种解释
物理因果解释(Physical Causal Explanations)
这些问题所寻求的关于事件或现象的因果解释都是针对其物理背景方面的。(自然科学)
行为因果解释(Behavioral Causal Explanations)
试图从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历史和经济等其他行为和社会科学方面来阐明行为的原因。
解释最低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一致的不自相矛盾、不含混、不模棱两可
2、不与公认的事实或理论相冲突。
3、可检验: 我们禁止的是原则上不可检验的假说。(例如,你的坏运气是上辈子造的孽)
3、拒绝循环解释:简单地重述待解释的现象。(例如,为什么你不够专注,因为你没法集中注意力)
4、避免不必要的假设或其他不必要的复杂性
形成假说
假说是什么?
A hypothesis is a causal explanation offered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or testing.
假说是有待检验的因果解释
最佳解释推理(inference to the best explanation)形成最可能的假说的一般策略
形成假说的四种方法
1、求异法 The Method of Difference 如果发生了一件以前在类似的情形中没有发生的事件,那就寻找这两个情形中的其他的不同并考虑它们之间是否有因果联系。
2、求同法 The Method of Agreement如果在多个场合出现的某种结果都伴随着相互关联的现象或者总是与另一现象之间共同变化,那么就认为二者之间可能有因果联系。
3、因果机制和背景知识 Causal Mechanisms and Background Knowledge在形成因果假说时,为了将可能的因果联系减少至可控的范围之内,人们要依赖于关于因果联系的背景知识。
4、最佳诊断方法 The Best Diagnosis Method对各种症状和其他信息的最佳解释。
因果推理中的错误
在事件A 与事件B常犯的因果错误:
1、A与B之间的联系是巧合。
2、A和B都是由第三种因素导致的(“潜在原因”)。
3、是B引起了A,而不是反过来,A引起B(“混淆因果”)。
道德、法律与美学推理
道德价值判断
道德推理的两个原则
1、一致性原则(consistency principle)同样的个案必须同等对待,同等对待的个案必须情况相同。
2、看起来违背了一致性原则的一方有责任证明他并没有违背一致性原则。
道德推理中的主要视角
1、后果论(consequentialism)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
在功利主义看来,如果一个行为将比其他行为带来更多快乐,那么该行为就是正确的;如果采取某行为将带来较少的快乐,而其他可选行为将带来较多快乐,那么,采取该行为而不是其他可替代行为就是错误的。
伦理学的利己主义(ethical egoism)
其主要理念是,如果某行为给你自己带来的快乐高于其他选择,这样行事就是正确的,如果某行为给你自己带来的快乐低于其他选择,这样行事就是错误的。
ps:
1、它与功利主义者的区别是带来快乐的对象不同
2、深思熟虑的利己主义理论所开的不是自私的处方,因为从长期看,自私的行为不会给你自己带来最大的快乐。
伦理学上的利他主义(ethical altruism)
这种理论认为他人的快乐比自己的快乐价值更高。
2、义务论(duty theory)或道义论(deontologism)
3、道德相对主义(moral relativism)
正确或错误依赖并决定于其所处的群体或文化。
道德相对主义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潜在难题
1、如何界定群体、社会和文化?
2、 某一群体的成员中所接受的道德原则往往是相互冲突的。
3、赞同道德相对主义会让你置身于自相矛盾的境地。
4、宗教相对主义(religiousrelativism)
者认为行为的正确和错误决定于一个人所处的宗教文化或社会。
5、宗教绝对主义(religious absolutism)
即正确的道德原则就是“正确”的宗教所接受的原则。
6、德性伦理(virtue ethics)
它关注的不是做什么,而是成为什么样的人。
法律推理
法律推理要解决的问题
1、在个案中适用法律及解释法律;
2、法律应该是什么。
法律运用的推理方式
1、诉诸先例(appeal to precedent):在法律实践中运用既有判决来作为判决类似新案件的权威指南。
2、因果联系推理
法律推理视角
1、法律道德主义(legal moralism)法律应该认定不道德的行为是违法的。
2、伤害原则(harm principle) 。禁止X行为唯一合法基础在于X行为对别人造成伤害。注: 伤害原则不仅规定,对他人的伤害是禁止某种行为的充分理由,而且是唯一理由。
3、法律家长主义(legal paternalism) 律家长主义认为,如果法律阻止某人做有害自己的事,那么相关的法律就可以得到证成
4、冒犯性原则(offense principle)认为,如果X行为对他人具有较大的冒犯性,那么禁止X的法律就可以得到证成。
美学推理
八个美学原则
part 1 通过对象满足特定的文化或社会功能来断定其艺术价值。
1、 含义深远或启迪真理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
2、能够表达其文化或传统的核心价值或信念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
3、有助于带来社会或政治变革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
part 2 根据对象让欣赏者产生某种主观(即心理)状态的能力来确定美学价值。
4、能使体验或欣赏的人感到快乐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
5、能够给人带来有价值的情感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
6、能够带来特定的非情绪性的体验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
part 3
7、艺术品是通过拥有某种特定的美学性质或特定的形式而获得其美学价值的。
part 4
8、对象是否具有美学价值无法给出论证的理由。
ps: 在这本书的梳理过程中我省略了中间的用符号进行演绎论证的部分,因为这两部分的东西过于复杂不太好说清楚,设计许多数学的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了解。
这本书属于我提高思维能力主题阅读是书单中一本。
如果有小伙伴有兴趣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解的话有几本书可以推荐阅读。建议按照顺序,由易到难;从理论到实践。当认认真真的将这些书读完后,多思考,我保证你的思维方式会有一个非常打的改变。
《你的灯亮着吗?》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学会提问》 《批判性思维》实操版,可操作性强
《清醒思考的艺术》(用一些实际的案例来进行讲解怎么思考)
《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 训练你的思维方式
《穷查理宝典》 看看这些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怎么运用这些原则进行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