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第13章的内容,原文有出入,各个版本不同,有的说宠为上,有的说宠为下,另一个版本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为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可以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可以托天下。
关于这一章的内容,每一个老师讲解的内容有一些出入,但是总体来说都是讲了关于人面对宠辱,面对得失,面对自身时候的态度。
郭老师的讲解偏重于忘掉自身,淡化小我,一个人能够做到无我的境界,就能够爱天下管理天下了。
依照郭老师的讲解,前面的内容可以理解为老子讲了什么是宠辱若惊,什么是贵大患若身。意思是在面对宠辱的时候,要做到内心平静,不要以外界宠辱来左右自己做事的态度。这就要求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以平和的心态去生活,去对待万物,忘掉宠辱之心。
贵大患若身就是在面对自身的得失时不要患得患失。郭老师强调了一点,也就是现实生活中要做一个大爱无私的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为自己索取,要像圣人一样,站在德的高度道的高度去对待世间万物。郭老师举的例子是关于舜帝的故事,舜帝为什么能得到后人的敬仰,因为是一个无我无私的人。正因为他做到了无身,也就是他忘掉了自我,忘掉了那个小我的意识,他活出了道的境界,所以舜帝才成为了人人敬仰的帝王。在这一章讲解中,郭老师重点强调的就是一个人要成为一个大爱无私的人,要忘掉自身,活出人生最高的境界,这样的人能够担当国家大任,能够爱天下的百姓苍生。
郭老师的讲解没有逐字逐句的讲解,而是站在这一章节中的主题要点上来拓展讲解。我更倾向于这一种解释。
这一章节中开头两句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就是这一章节的总体部分,总起下文。就是说这一章节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宠辱,一个是大患,具体来看,其实讲的是一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人应该怎样面对宠辱得失。
何谓宠辱若惊,就是怎样才能够做到宠辱若惊,也就是在面对宠辱的时候,得到宠心中谨慎,失去宠也要心中重视。意思是在得到宠爱时不要得意忘形,在失去宠爱时也不要痛苦难过,面对受宠和侮辱,要有一样的态度。我们最高的境界说宠辱不惊,其实如果能够做到宠辱不惊,那就是对待宠和辱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情绪反应。但是宠辱若惊,并不是说达到了宠辱不惊的境地,而是说面对宠辱的时候,要有一个统一的态度,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在得失之间不要有区别,也就是面对得和失,面对宠辱都要理智,这样,才是真正的宠辱若惊。放眼我们的社会现实,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的做到宠辱若惊呢。
每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即便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心智尚未成熟的时候,受到老师的表扬,受到家长的夸奖,即便受到陌生人的一个点赞,他的心情也会快乐起来,骄傲的不可自制,特别是有一些孩子被说成人来疯,只要看到有人就善于表现。为什么善于表现?就是因为孩子在表现的时候能够得到别人的夸奖,能够满足内心的表现欲。
更不用说成人,一个成年人在单位工作,如果没有很好的自我认知能力,没有能够正确的评价自身价值的能力,那么他多半会依靠外界的评价来获得满足感,比如说工作完成了,受到了领导的表扬,他会心情愉悦,甚至会觉得自己比别人有能力。有时候工作没做好,领导批评了他觉得自己受辱了就会愤怒就会诋毁领导,或者说产生对抗不好好工作。
从小孩子到成年人,每一个人好像都会被外界的宠辱左右,这就是老子说的一个修行的方法,如果能够正确的对待外界的评价,对待宠辱得失,用一样的态度去接受受宠和侮辱,那这个人真的就到了一定的高度。
目之所及,此种状况比比皆是,在我们单位里,有些人受到领导的重视,被领导重视的人越来越积极,越来越善于表现。但是有些人却被领导冷略,在工作上觉得这些人给自己过不去,就打击这些人,在生活中也对这些人冷眼相待。这些人感觉到在单位里受到了领导的排挤,就把情绪发泄在工作上,在工作上不出力,越是这样越是被领导斥责,最终双方形成一个对抗的关系,在单位也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不能正确的看待荣辱。
在家庭里面,总有些孩子讨父母的欢心,受到父母的宠爱,也有小孩子被父母嫌弃。被宠爱的孩子就会自恃而骄,认为自己比其他的孩子要优秀。可是被父母嫌弃的孩子呢,在这种打击下就会丧失自信,一度的否定自己,即便长大之后,骨子里的那种不自信也会影响到工作和生活。
再看古代的一些皇宫贵族里面,皇帝和大臣们之间,皇帝和他的妃子们之间,因为宠辱而发生的事情,真的令人触目惊心,有人为了争夺名利而害人害己,有人为了获得宠溺而杀人犯法。在杨贵妃受到唐玄宗宠幸的时候,杨氏一家鸡犬升天。可是,遇到马嵬兵变时,杨国忠被杀,杨贵妃被赐死,一家人落得了一个人人唾弃的可悲下场。这就是不能正确对待荣辱引起的恶果。如果杨贵妃在受到宠幸的时候,能够得之若惊,也就是得宠时不骄傲自满,时时怀着警觉,安安静静的生活,或许就能够平安度过一生。有得宠的人必定有失宠的人,那么失宠者如果能够做到心无怨恨,平淡的接受失宠的现实,也可能平安度过一生。可是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宠辱若惊呢?
老子讲宠辱若惊,意思就是能够用一样的态度对待宠辱,不要因为受宠而骄傲,不要因为失宠而难过,这也可以理解为宠辱不惊,如果能够真正的做到宠辱不惊,那一个人的内心力量已经很强大了。
其实宠和辱都是外界的力量,如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人就失去了内在的力量,必定会陷进痛苦之中。在对待宠和辱这样两个极端的外部刺激时,能够内心平静,生命已经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
换一个角度来说,宠辱是外人给予自己的评价,那都是外界对自己的态度,就像阿德勒德被讨厌的勇气中所说的那样,别人如何评价你那是别人的课题,你左右不了。可是,多数人偏偏又想左右别人的评价,所以痛苦。
宠辱都只意味着外人的态度,与你本身没有关系,你想让别人说你好那是你想的,别人说你好与坏,那是别人处于他的角度来说的。你对他人有好处,他人可能会说你好,你对他人无利,可能他就不会说你好。你认为别人对你的看法是重要的,那么你就会被别人的看法束缚,你就会活在外界的条条框框里,活在外人的目光中,活在外人的评价里。
一个人真正的强大是内心的强大,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自己该做什么,他知道自己活在世上的真实价值是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评价而活着,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宠辱都对自身没有什么关系。
玉米无罪,这就像一枚玉米棒子,它有它自身的价值和使命,它不会因为别人说这个玉米棒子太小而生气,也更不会因为别人说这个玉米棒子长得太好了而高兴得失去理智。
玉米就是一个玉米,那么现实中自然万物的存在不都是一个道理吗?一只碗它不会因为你说这只碗难看而不去为你服务;一部车子不会因为你没有把他爱护好而罢工;一杯水也不会因为你生气而不让你喝。那么人可以向自然万物学习,就是不被外界的评价宠辱左右。
说着容易,做着实在太难了,因为获得别人的称赞,好像是人的本性。无论是大人小孩老人,无论是熟人陌生人,无论是男女老少,在得到称赞受到宠爱时都会有愉悦感。无论是谁在受到指责侮辱的时候,都或多或少的会引起内心情绪的不满。能够做到宠辱若惊,真是大智慧。
如何去做宠辱若惊呢?老子的方法就是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得到夸奖的时候,内心要警惕不要得意之形,失去宠溺的时候,或者是说受到侮辱打击的时候,内心也要警惕,知道自己面临着考验。
以后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自己宠辱时的起心动念。受到夸奖时心不动,你只是做了你该做的事,把事情做好是你的本分。受到批评或侮辱的时候,正确的看待这个批评,在批评中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足,自觉改正,这样有助于把事情做得更好。所以对待宠辱的时候,要有自己内心的判断,把事情做好,实现自身所具有的价值,也就是在面对宠辱的时候保持清醒的觉知,知道自己是为了把事情做好,而不是为了获得表扬。
什么是贵大患若身?我的理解是重视患得患失,那是因为有小我的意识,有自私自利的想法,如果能够达到没有小我的程度,或者是说一个人做事的时候达到了忘我的地步,哪里还有患得患失的苦恼呢!
这就是告诉人们在做事的时候投入全部的精力,专注的去做事,把事做好才是最重要的,不要一心想着自我的利益,想着我能得到什么好处,我能获得什么名利,一旦做事的时候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就会全心全意的做事而忽略掉那个潜意识里为自己捞取好处的想法。
最后总结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我认为这两句里面的身和前面的为吾有身的身是不一样的。为吾有身的身是是小我意识,而贵以身为天下的身是身体。意思是,重视天下就像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爱天下众生就像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那就可以把天下委托给这样的人管理。意思是作为一个管理者,一定要以天下为重,以爱天下为自己的责任,要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天下。
老师们各有各的讲法,读者也各有各的理解。无论理解的怎么样,都是自己处于这个阶段的悟性。面对宠和辱都是一样的态度,爱护天下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老子教你做事情宠辱两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