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小白
曹操说他有“鹰视狼顾之像”,诸葛亮说:“仲达,知我。”虽为敌人,却把他奉为知己。曹丕第一眼看到他,就认为这是能辅佐他的才能之人。
这个人,就是司马懿。
前几年很火的电视剧《军师联盟之大司马懿》以及续集《军事联盟之虎啸龙吟》,将司马懿的一生演的跌宕起伏。
大家都认为司马懿是个精于心计,老谋深算的人。其实,他只是看透了人性,看透了世事,才能那样从容忍耐,从容生死,从容一生。
1看透权力,自断双腿拒招纳
在诸侯纷乱的大争年代,父亲在朝廷一生,胆战心惊,如履薄冰,从那司马懿便看透诸侯之间的权力争夺是充满血腥的,更看透了曹氏一家中的权力之争。
面对曹操、曹丕的招纳,司马懿用尽全力鞭笞拉车的骏马,让沉重的马车轮毂狠狠碾过双脚。妻子张春华面对夫君的惨状,直呼不值得,而司马懿这样才不枉了这么多年寒窗苦读的傲骨,沦为曹氏家族中权力的牺牲品。
其实施展抱负是每一个读书人的志向,但是这种志向只有放在拯救国家,治理国家的格局下,才能称之为一个文人真正的归宿,而现实是残酷的,现实中只有诸侯自己的争权夺利,而在魏国,还有曹丕曹植的权力相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司马懿宁断双腿也不接受招纳,是看透了当朝者的权力本性。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举动,恰恰看出了司马懿内心做出选择时的坚毅与从容。
2看透胜负,不争输赢,只问对错
在强大压力逼迫下,最终司马懿选择辅佐曹丕,在与曹植争夺世子之位的斗争中,面对对方才子杨修的咄咄逼人,司马懿显的处处躲避,处于劣势。在曹操明显偏爱曹植的情绪下,曹丕也是处处感受到来自父亲的压制,而在每次曹操给两个儿子出的难题面前,相比于杨修的急于争胜,司马懿给曹丕只说了八个字,“不违臣礼,不背子道”,这个道理的究极道理就是:不争输赢,只问对错。有了这个底气,即便曹丕与其多次一起被判入狱,也能泰然处之。最终结局大家很清楚,杨修被斩,曹植被逐,曹丕上位。
有人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然而只争一时的输赢,不顾结局的意气用事,却也说不上是真正的赢家吧。司马懿之所以显得劣势,是看透了未来的胜负需要的是格局,需要的是规矩,而不是为了胜利就不择手段,更不是让曹丕违背曹操换来的所谓输赢。当然,他看透的,还有曹操这个人的人性。
3看透荣辱,理性迎敌护边境
在司马懿一生当中,最精彩的部分一定是与诸葛亮之间的斗智斗勇。司马懿知道自己,更知道诸葛亮,他把诸葛亮看作自己偶像,能与诸葛亮对垒,他感到很荣幸。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出祁山战役中,司马懿从多方探查到,诸葛亮在军中细小之事都要亲自过问,治军之细让司马懿叹然自己不如诸葛。但是也意识到,这样的殚精竭虑,诸葛亮心气已衰,命不久矣。就是有着这样的判断,司马懿闭门不战,任凭蜀军在门前各种羞辱。诸葛亮也自知自己时日无多,甚至给司马懿写信羞辱,给他寄去女裙,说如果不战,就穿上它。这样的侮辱,对一个主帅来讲,是不可忍受的,但是司马懿知道,对面越猛烈地想引他出战,越看出避战地重要性。
就这样,早已看透地司马懿,不止穿上女裙,还在河畔跳起舞,并吟诵诸葛亮地《出师表》。
经过这样地来来回回交涉斗智,时间在过去,诸葛亮熬不住了,只能在临死前讲计谋兵法教给姜维,自己在五丈原驾鹤西去。而司马懿,就这样,将他生命中最重要,也最尊敬地一个对手送走。
我们在生活中,随着自己阅历提升,职位提升,无形中给自己加上很多额外地包袱,也就是所谓的“面子”。然而在真正地荣辱面前,总有些事情更为重要,司马懿选择了士兵的生命,选择了国家地安宁。我们,在自己所谓“面子”面前,会选择什么?
4看透生死,名声在后,国家在前
在司马懿晚年,也并不是平平稳稳,与曹爽地水火不容,让他妻子张春华先他一步病死。在有我没他的政治斗争中,司马懿选择隐忍,而隐忍没有带来国家稳定,家人平安,反而是曹爽的变本加厉,甚至准备谋朝篡位。对于这一点,司马懿再也不能坐视不管,他不希望魏国最终毁在这个人手里。在精心准备下,趁着曹爽带文武百官去祭陵,在都城起兵。最终,杀死曹爽一族三千多人。有人说他怎么这么狠,是个滥杀无辜的刽子手,也有人说他是谋朝篡位的佞臣。
但是,只有司马懿自己知道,他心里真正忠于的什么。他不在乎身后名声,也没想去青史留名,他只是想让这个他服侍里四代的王朝能更加强大,为了以后百姓能不受战乱之苦,所以他必须斩草除根。
在这样一个人面前,生,是为了使命,死,也只是另一种生命形式的延续。在影片中,司马懿在河边打着华陀老先生传授给他的五禽戏,回忆着这一生,安然死去。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起起伏伏,各种挫折,每个人的一生写下来都是一本故事书。但是你希望用悲伤的文字记录,还是快乐的单词记录,取决你的生活态度,甚至你的后半本书的内容,也取决与你现在的生活态度。
千百年来,人性改变很小,看透一些,生活会从容许多。
看透权力,你的生活不需要靠支配别人来完成;
看透胜负,你的生活,主角从来都只有你自己;
看透荣辱,其实并没有多少人比你更在乎你的面子;
看透生死,活着就要去经历,当要走时,也不必太过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