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画卷中,广阔土地上留下了很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对于厌倦了生活在钢筋水泥建成的城市中的人们来说,利用空闲时间,去那些还保留着原始风貌的古镇去走一走,感受一下前人留下的文化和建筑,也是一个放飞心灵,回归自然的不错选择。
也许对于大部分的人而来,古镇当中尤其以江南古镇最为出名。它以其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丽婉约的水乡古镇风貌、古朴的吴侬软语民俗风情,驰名中外。其中,“小桥、流水、人家”的规划格局和“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建筑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是我国江南水乡风貌最具代表性特征的城镇。像乌镇、周庄、同里、甪直、西塘等都是闻名遐迩的江南古镇。近年来旅游人数也是急剧增加。
对于南浔而言,可能了解甚少了。它和乌镇、周庄同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
“游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它是一座商贾云集的小镇,虽然拥有着和众多江南古镇一样典型的水乡风貌,但却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一个。默默地守候着她浓厚的文化积淀,等待着真正懂她的游人们。
南浔古镇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文房四宝”之一的“湖笔”就是产自南浔南部的善琏镇。也让这座古镇增添了一分书香之气。虽然繁华已逝,但正因为这一分书香之气,才让它远离喧嚣的同时,保持着恬静、古朴的生活。
张静江故居系其父张宝善于清光绪24年而建,为典型的江南豪宅风格。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与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并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
故居保持清代传统三进五间式古建筑风格,一进有一厅五室,每进之间各有天开,每进一堂便递高一级,俗称步步高升。每进连有防火用的直式火巷。故居显露一种豪华、古朴、幽深的遗风。封火墙高于屋顶,坡面屋顶覆盖龙鳞般的小青瓦,屋檐口加盖即利排水,又能防风的滴水瓦。室内栋如鳞次,宛如宫殿;雕刻十分精湛,以戏文、民俗图案为主,崇尚一种古朴,自然美,可谓南浔一绝。
小莲庄位于南浔镇西南万古桥西,为晚清南浔俗称“四象”之首富刘镛所筑的私家花园,也是南浔五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占地27亩,因慕元末湖州籍大书画家赵孟頫所建莲花庄之名,故称小莲庄。
刘家三代人花了40多年建成了小莲庄,建筑、园林兼胜,由家庙、义庄和园林组成。园林分外园、内园,环绕着长廊曲桥、楼亭阁榭,可与苏州园林媲美。
百间楼相传为明代礼部尚书董份归隐南浔后,他的孙子娶亲时,为新娘的陪嫁婢女所建,共100间楼房,故曰“百间楼”。
河两岸密布着鳞次栉比的房屋,白墙、青瓦、沿廊、河埠、花墙、卷门、廊檐,每一家的房屋都如出一辙,屋外运河水流淌,船只去了又回,是江南水乡亘古不变的婉约运河风光。
张石铭旧宅,又名懿德堂,是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张均衡所建的大宅院。
整个大宅由典型的江南传统建筑格局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建筑群组成。它是一座中西合璧式楼群的经典建筑,其风格之奇特、结构之恢宏、工艺之精湛、建筑之精华,素有“江南第一民宅”之美誉。
刘氏梯号是面西的中西式建筑群,俗称“红房子”,是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三子刘安的居处。总体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其中最有特点的是南北部分融入了罗马风格建筑。
刘氏梯号除了高大恢弘、气势逼人,内部还陈列着无数呼之欲出的砖雕、木雕和石雕。小红楼外面看起来是江南水乡的典型建筑风格,走进去才会发现原来是西式建筑,很适合拍照。
湖州的嘉业堂,宁波的天一阁,杭州的文澜阁和瑞安的玉海楼是我国著名的藏书楼,合称为”江南四大藏书楼“。系刘镛孙刘承干于1920年所建,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
该楼规模宏大,藏书丰富,原书楼与园林合为一体,以收藏古籍闻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系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南浔”难寻,南浔古镇以它古朴的生活方式,为游人留下了一片古镇旅游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