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尝在隆中为刘备谋划时说: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其实,孙氏虽经孙坚孙策,传至孙权,但江东的地盘,主要还是孙策打下来的。孙权是个守成之君,承继了哥哥孙策创下的基业,并且予以发扬光大。孙权并未给儿子们留下什么城池,孙策几乎是白手起家,靠智慧和勇武打下一片天地,他才是真正的创业者。
东汉末年,董卓擅权,暴虐无道,人神共愤。曹操矫诏邀请天下英雄,共同讨伐董卓,十八路诸侯前来会盟,孙坚便是其中之一。孙坚出生于吴郡,少有胆略,勇猛过人,早年因为剿贼有功,封为乌程侯,长沙太守,手中有些兵马。因不满董卓所为,慨然加盟讨伐大军,并自请担任先锋,冲在第一线,当时的盟主是渤海太守袁绍。几次会战下来,董卓虽有猛将吕布,但架不住盟军兵多将广,不久就败下阵来。有人建议董卓迁都长安,董卓深以为然,一把火烧了京都洛阳,挟持着汉献帝和文武百官,富商市民,一并迁徙到长安去了。盟军好不容易得到的洛阳,只是一堆废墟而已,大部分诸侯都无意再与董卓作战,只有曹操率本部人马前往追击,结果中了埋伏,差点还丢了性命。
第一个冲进洛阳的诸侯当然是先锋孙坚,他组织部队赶紧救人灭火,发现洛阳已是一座空城。但他的手下却找到了一件至尊瑰宝,那就是传国玉玺。按照孙坚手下大将程普的说法,这玉玺大有来历。相传春秋时卞和得荆山之玉,献于楚文王。后辗转为秦始皇所得,令能工巧匠雕琢为玺,丞相李斯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于其上,秦灭后子婴将玉玺献给汉高祖刘邦。王莽篡逆之时,孝原皇后以玺投击前来索玺的王寻、苏献,崩其一角,后来用金镶嵌完整。东汉光武帝在宜阳获得此宝,一直传位至今。十常侍作乱时,玉玺便丢失了,没想到被一宫人抱着投入井中。程普认为,获得此玺,说明天意要让孙坚登上九五之尊,因此力劝孙坚速回江东,徐图大事。没想到,孙坚手下有个袁绍的老乡,连夜将情况密告袁绍,袁绍责问孙坚私匿朝廷宝物意欲何为,孙坚矢口否认,两人当场翻脸,孙坚借机撤回江东,袁绍大怒,修书一封暗中差人送给荆州刘表,让他在孙坚返回江东的路上进行拦截,夺回朝廷玉玺。刘表收信后立即派兵袭击孙坚,孙坚狼狈败逃江东,从此两家结怨。
不久,袁术向刘表借粮未果,袁术怀恨,修书约孙坚进击荆州。孙坚欲报前仇,欣然起兵。几仗下来,打得刘表没有还手之力,后刘表谋士蒯良献计射杀了孙坚,孙军被彻底击溃。蒯良劝刘表乘胜追击,歼灭孙策等人,一举平定江东,永绝后患。可惜刘表只想守住荆州这块一亩三分地,并无称霸之心,所以不愿跨江作战,这让孙策及其残部有了喘息之机。孙策带着孙坚的遗体回到江东,手下已经七零八落,在众强环伺的江东已无法立足,只好将家人暂时安顿在曲阿,自己带着孙坚的少数旧部投奔到袁术的手下。那年孙策只有十七岁。
孙策投在袁术手下,一来是因为袁术其时势大,又在江北,邻近江东。二来是因为孙坚新死,部曲零落,自己又年少,未曾独立带兵打过仗。然而孙策终非久居人下之辈。与袁术相处时间长了,他看出了袁术的自私与无能,同时由于袁术的倚重,他独自领兵替袁术收服了不少地方,获得了宝贵的作战经验,同时也开始树立了能战的声名,心中开始萌生去意。
一日孙策凯旋而归,袁术设宴为他庆贺,席上态度颇为傲慢,孙策心中郁闷,席后他步出庭外,想起父亲孙坚何等英雄,自己却要寄人篱下,一事无成。想到伤心处,不由放声大哭。身后突然转出一人,孙策惊回头,原来是孙坚旧部朱治,问他为何哭泣。孙策说,恨不能继承父亲之志。朱治见他志向远大,给他献计道,何不向袁术借兵,名为到江东救家人,实借机图大业。孙策听后大喜,这正合自己所愿。袁术的谋士吕范听到后,表示愿带手下百人加盟到孙策阵营当中,但对袁术是否同意借兵,两人表示担心。孙策胸有成竹地说,我准备将先父留下的宝物传国玉玺作为抵押,两人一听,立马觉得大事可行。
第二天,孙策前来袁术府中哭诉,自己的一家老小现寄住在江东的曲阿,母舅吴璟为扬州刺史刘繇所逼,危在旦夕,希望能借兵数千,前往江东救难,怕您不信,现将父亲所遗宝物传国玉玺为质。袁术听后大喜过望,立即应允借兵三千,马五百匹,还帮孙策表奏朝廷,请封孙策为折冲校尉、殄寇将军,以便于孙策名正言顺地带兵作战。孙策立即带领朱治吕范及原孙坚旧部,点齐兵马,向江东进发,开启了创业历程。
玉玺换兵马,这是两厢情愿,各取所需的事情。对于孙策来说,屈居人下,无兵无地,徒有满怀抱负,还得替袁术效力,为他拼死打江山。传国玉玺再宝贝,对他此时来说,也不过一块石头而已,毫无用处,若是被别人知道,可能还是祸害,没准哪天为此丢了性命亦未可知。以无用之石头换取活生生的数千兵马,这对孙策是最为划算的买卖。如果说孙坚给他留下了什么遗产的话,除了极少数旧部以外,这是最宝贵的遗产了,因为无生命的物件变成了有潜力的兵马。在孙策这里毫无价值的玉玺,于袁术却有不可取代的作用,袁术早有异心,他见天下大乱,预测汉朝气数将尽,自己占据淮南广大地域,手上握有几十万精兵强将,完全有条件南面称孤,所缺只是名分而已。现在天下唯一的一块传国玉玺落到了自己的手上,岂非天意,这叫他如何不欣喜若狂,三五千兵马,对他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借给孙策,谅他也成不了什么大事。况且江东分裂势力众多,也许过不了多久,孙策便会被人消灭,到时玉玺不就落入自己囊中了吗?即使孙策独立,玉玺在自己这里,还怕他抢去不成。所以袁术痛痛快快地答应了孙策的借兵请求。
让袁术始料未及的是,孙策并非普通常人,而是世之虎将,更有甚者,他具有独到的眼光和魄力,绝非割据一方的泛泛之辈,他的眼中可是整个天下,江东只是他取来作为帝王之资的基业。
刚一离开袁术,少时好友周瑜便带一支兵马来投,这让孙策如虎添翼,而周瑜亦是人中龙凤,他将在多年后闪亮登场,创造以少胜多的作战奇迹。现在,周瑜推荐了江东名流张昭和张紘,作为孙策的文臣谋士,共谋攻伐扬州刺史刘繇之策。刘繇哪是孙策的对手,未几,便损兵折将,丢失城池,逃往荆州投靠刘表去了。在与刘繇军对垒中,孙策亲冒矢石,身先士卒,大显神威。一次在两军阵前,孙策活捉刘繇手下一员战将,回归本阵时,对方一员战将策马追赶,孙策待其靠近,转身一声断喝,那将吓得倒栽马下,胆裂而亡,孙策拨马而回,将所擒之将扔于马下,却见此人已死,霎时之间,喝死一将,挟死一将,自此人皆称孙策为“小霸王”。经此一役,孙策占据了曲阿等地,兵马已达数万,远近豪杰志士纷纷来投,刘繇手下第一猛将太史慈也归顺了孙策,为他立下赫赫战功。江东之民皆呼孙策为孙郎,但闻孙郎之兵,不是顺风投降就是丧胆远遁。挟得胜之势,孙策又率军连克吴郡严白虎军,会稽郡王朗军,严白虎被杀,王朗亡命海上。从此江东统归孙策所有,他一边整顿兵马,治理郡县;一边表奏朝廷,以取得合法名誉。同时,他还不忘给袁术写信,索要质押在彼的传国玉玺。
一块无用之石,孙策把它用到了极致,换来了整个江东,赢取了三分天下。孙策的胸怀眼光气魄无不出类拔萃,可惜天不假年,他后来死于小人之手,若是他能多活些年岁,像他这样开拓型的英雄,是决计不会局居于江东的,那时与曹操一争天下,胜负实难定论。反观袁术,握有几十万兵马,占据淮南广大底盘,却从未筹谋一统江东,反而看重一块冰冷无用的玉玺,急着称王称帝,坐看孙策凭一支弱旅日渐坐大,直至宰割江东。如此短视,不败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