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东西

关于写东西

两个多月前写过一篇 关于读书 的文章,这篇说说自己关于写东西的想法。

之所以说「写东西」,因为我说的不止是写文章,微博之类的也算。「写」大多是用来记录想法、或者演绎故事的,我也不例外。其实很小的时候我的“梦想”之一就是当一个“文学家”或者“作家”(虽然那时候都分不清这俩词什么区别),同龄小朋友被问到“长大之后想做什么?”这种问题时,大都直截了当回答“科学家”;我偶尔也跟风回答“科学家”,而有时候却打心眼儿里崇拜作家。现在想想,可能是因为从小就受老爸这个上一辈文科生的熏陶:同龄小朋友去上幼儿园,他就在家教我认字儿、写字儿、读短文、讲历史故事……这样两三年下来的结果是:我没读幼儿园,到了年龄直接上小学一年级,然后一直保持优等生水平到中学时期——当然,这里重点要说的是,培养了我对文字的喜爱。

然而直到现在二十岁出头的年纪,才算开始写了一点点文字。

回头想想,以前一直没写的原因,无非是懒,更重要的是觉得自己脑袋空空没什么东西可写,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原因——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总起差不多就这三个原因。

这三个原因之间是有些关联的,没什么可写就会觉得自己肚子里那点儿墨水,都不值当写出来凑成一篇文章,就懒得写。因为知道自己年龄、阅历限制,当时思考的那点儿东西虽然自以为会比同龄人略显成熟,但在大部分成年人眼里肯定会显得幼稚可笑,况且,当时思考的东西肯定不完善、不成熟,长大以后肯定会改善(就像现在虽然可以把想法写出记录下来,也能知道有些想法不成熟,以后肯定还会改变),既然以后总要改的,不写也罢……

活这二十多年,除了目前这个时期,以前还有个时期有很强的书写欲望:初中。初中时期是我人生的历史转折点,那时读过一些书、文章,脑袋里像现在一样整天装着乱七八糟不知所云的事情——除了课堂知识以外,还有文学、历史、体育、社会、成功学、心灵鸡汤、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难以按捺的青春萌动等等,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思考,还养成了发呆的习惯。脑袋瓜成天满负荷的运转,就有把想法输出成文字的欲望。当时语文老师每周会有一个“周记”的作业,同学们每周会按时把自己的“周记本”交给语文老师批阅,最后的得分我总会名列前茅;当时还流行写日记,周围好多同学、尤其是女同学,都有至少一本精美的日记本,每天早晨或者放学之前都会在上面写写划划,更有厉害的女同学坚持三年写了一摞日记。我也曾跟风写过日记,可是写了两页没坚持下来,至今那本精心挑选的带有强大上锁功能的日记本好像还躺在老家,虽然密码早已忘记,但中间卖过好几次废书都没舍得把它卖掉。

我曾经不止一次剖析过当时的心态,为什么会坚持不下来呢?记得最初选日记本,可以看起来不那么精美酷炫,但密码锁一定要上好的。那时的想法之一是觉得那些每天能写一两页日记的同学简直丧心病狂,他们每天都在埋头做题(我不死学,玩的居多,但保持初中三年的班级第一名),哪能有那么多想法可以写出来?甚至恶意揣测她们为了攀比,显示自己日记的“成就”,在挤不出牙膏的情况下偷偷用流行歌曲的歌词填上去充数,总之,我是没那么多东西可写的,也懒得写。想法之二是我现在觉得最有意思的:觉得日记本的密码锁靠不住,总会有可能被人打开偷窥了去,而我当时特怕别人窥知我内心深处的想法。这是真实的心态,可能自己当时自我保护意识已经到了有些变态的地步(跟初中以前的成长经历有关),所以年少无知时也曾深信星座学说中对巨蟹座的描述:自我保护、不愿让别人窥知内心深处。明明有很强的表达欲望(初中的语文老师是位和蔼可亲的女士,我比较愿意跟她聊),但又担忧着某些东西不敢表达,像是怕私人物品被人偷了去;另一方面跟同龄的同学基本不聊内心深处的想法,因为觉得他们理解不了;还有担心写出来万一幼稚了或者想错了,怕被别人嘲笑;或许还有少部分虚荣或者傲娇在作祟:呵呵~你们怎么可能了解这么些东西?十年前就能自相矛盾到这种地步,现在看去都觉得那是个奇葩。当然,现在都看开看淡了,明白了以前的幼稚无知,也才有了这些文字。

那为什么现在愿意写东西了?我曾常常问自己,为什么要写?

上面说以前没写的原因,最重要的是不是肚子里墨水太少,我不敢肯定,因为那个“懒”是跟腹中无物有因果关系的,因腹中无物而懒得思考、懒得写,越懒肚子又越空,简直像个恶性循环。但要问为什么现在想写一点儿东西,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腹中有物不吐不快。

然而事情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东西,这些东西如果你不亲身经历一下,永远也不会感受的到。就比如我常说的,英语不好甚至厌恶英语的人,不可能会理解那些用英语来拓展自己知识、提高自己能力的人对英语的感受;没跑过步或者坚持过其他锻炼身体的方式,是绝对不会切身明白这些活动对身体有多大好处的。码字也是一样,这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不写不知道,越写越美妙。上面说,在我眼里,码字是用来记录想法或者演绎故事的,这种认识在动手码字之前就有,几乎是常识,但之前有的只是表面上空泛的认识,码过字才会真实地体会什么是“记录”、什么是“演绎”、如何“演绎”更好玩、什么风格的“记录”更有意思以及“记录”有什么意义……

对我来说,“记录”算是目前的刚需,脑袋里有想法,有太多太多的想法,这些想法有的条理清晰、丝丝入扣,有的杂乱无章一团麻,但憋着都会难受。落笔成书的过程,也是梳理思绪的过程,可能原本乱的一塌糊涂的思绪,写成文字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整理的井井有条,甚至纵向、横向地对比、联想一些其他的东西,会让原来的想法更深刻、更广泛。当然,也有比较不堪的情况,比如写到一半发现原来的想法竟然是错的……养成了码字的习惯之后,根本停不下来,经常会思考下一次写什么东西。这样,就会促使自己潜心学习各种有趣的知识,悉心观察生活、工作中各种各样的大事情、小事情——对于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来说,悉心观察、体会生活是最基础的能力。总之,这个过程中,码字与思考是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不停地思考就会有写不完的想法,写得越多就促使思考不能停。另一方面,把想法组织语言用文字表达出来,也是提高文字表达能力不可替代的方式。

当然,“记录”最直观的用处就是记下自己当前的想法,以后可以不时回头看看以前的自己是什么样子,这是目前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初中那个曾经有书写欲望的时期,现在想想没留下点记录想法的文字真真是个遗憾,因为隐约记得有些事情当时思考过,但具体怎么想的都无从知晓了,而我对以前的自己又特别感兴趣。经常回头看看,偶尔忍不住笑自己当初竟然这么幼稚、天真甚至煞笔的无可救药,并暗自庆幸现在的自己不再那么无知;偶尔也惊叹当初的自己竟然那么牛逼,会有超越那个年龄段的认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这对我来说是一件趣事。前两天偶尔翻到半年前的元旦自己写的2013年终总结,都觉得当时部分想法有些幼稚、无知,是应该给自己的快速成长点赞,还是应该怀疑自己是否太善变?

另外一个遗憾之处是,以前虽然一直喜欢书,却并没真正读过几本书,尤其大学四年基本荒废,读的好书掰着手指头都能数的过来。因为读书少,整个人的见识、思考能力等等都大受影响,甚至完整的“三观”都没有。经常人云亦云,对这个世界上的人、事、物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清晰而系统地认识,没有的一套分析问题、思考事情的方法,没有一套高效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缺乏基本的常识……

幸好去年秋冬稍微受了点刺激,一咬牙埋头把书拾了起来,一口气读个不停到现在。也幸好虽然读书不多,但从小爱思考的习惯和较强的记忆力保留至今,才使得大半年来脑子里有了些东西可写,而且自信会持续下去。

现在既然重新有了书写的欲望,又有了值得写下的东西,就没有理由再懒了,写给以后的自己留着回头看看,不然以后再因不留记录而遗憾,就实在不该了。也顺便给愿意看我字的人瞅瞅,不过……我可能顾不了太多他人的感受,因为这本来是我自娱自乐的业余活动。

而演绎则是比较好玩的形式,更像是杂耍,纯出于对文字的喜爱。没有太固定的风格,看心情、看事情,随心所欲用任意可驾驭的风格或文体,写一些或欢快明朗、或阴沉消极、或无厘头、或严谨老气的文字,着实一件美事。

另外,由于读书不多、码字也并不多,会有两个问题:一是杨绛老先生说的“读书太少,想得太多”;二是文字驾驭能力偏低。

我爱动脑筋思考一些事情(从这篇 《谈“哲学方式思考”》 应该可以窥见一斑),但能想明白的事情其实很少,大多数是虽然有点看法但想的并不明白,甚至有部分思考根本就是错的,写下来只是做个记录,方便以后自己看看。比如前阵子写过一段关于“确定性”及“安全感”的文字:

人们渴求确定性,因为确定性能带来安全感。潜意识中对待“不确定性”的不同态度,可以粗略将人分为“消极”和“积极”两种,可能还有介于中间的,姑且称为“摇摆人”(参考篮球场上的“锋卫摇摆人”)。
至于人为什么要追求确定性,不知道。只知道整个生命系统的运行可以看做“负熵化”的,确定性即是“负熵化”的,这之间可能有联系。而人,只不过是生命系统中的一员而已。
另外,“确定性”和“安全感”的关系,“确定性”应该是“安全感”的深层次原因。可以拿海岛的形成做个比喻:海岛通常是由海底的山峰高出海面一些,人们将露出海面的部分称之为“海岛”;“安全感”是人们眼中直观看到的“海岛”,“确定性”是那座海底山峰。
当然,上面说的“确定性”和“安全感”以及“熵”,都是广义的概念(比如“熵”不只是说物理学中的“熵”,而是包括“信息熵”在内的广义“熵”)。“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也不是静态的和绝对的,而是动态、相对的,并且两者可以互相转化。
一个猜测,不一定对:心理学中的"曝光效应"的根源还在确定性上。
另一个猜测:心理学中的“锚定效应”根源可能也在人对于“确定性”事物的依赖。
再猜测:把整个宇宙分为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不过是苛求确定性的生命系统和本质随机(量子论)的非生命系统的交融,“信息”是交融的工具、桥梁。

上面这类看起来有点“玄”的话我是不会保证它是合理或者对的,毕竟我对进化论、熵、负熵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心理学、量子论等等只了解那么一点点皮毛,但我需要把它记下来,因为这毕竟是我一定深度和广度思考的结果。我想以后看看自己都思考过什么东西,这类一定深度的东西如果不记录下来,将来我不太可能找到回忆甚至重现以前思考的线索。

但我也是渴求“确定性”的,思考的东西总是没个准儿,长期下来会自己都受不了。所以只能继续多读书多思考,不要陷入杨绛先生说的那个怪圈,也不要陷入孔老夫子说的“学而不思”的怪圈。

关于文字驾驭能力,目前对自己没有太高的要求。一篇几千字的文章,旁人读着能顺畅不拗口,就算暂时过关了。倘若能再给人以充足的画面感,或者跌宕起伏的剧情,让读到的人忍不住想笑、想哭或者想怒、想骂,那应该是我要追求的目标。

至于风格,反正是外行,何必在意那么多风格?嬉笑怒骂皆文章。

总之,码字这条路还很长,要做的还很多。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边码边思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636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890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680评论 0 33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766评论 1 27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665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45评论 1 27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15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82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34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74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1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02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99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7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17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09评论 2 34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885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