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最近很多父母的朋友圈都被两个视频刷屏了。其中一个是受欺负的小朋友的妈妈发飙的视频,另一个是美国的一个父亲在超市教自己的女儿一定要说sorry的视频。很多育儿公众号,都拿第二个视频作为正确示范的“教育”孩子要懂得道歉的过程。
我常常觉得,如果分辨不清的事情,就把它扩大无数倍,或者缩小到个人体验的范围,都能理清楚。第一个视频,如果所有人的孩子被欺负了,都对另一个孩子发飙,不管那个孩子有多过分。这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父母还敢带孩子出去玩么?那个母亲应该还有很多选择可以做,甚至可以在回避开孩子以后对这个孩子的母亲发飙我也能理解。她一腔母爱化为一脸疯狂对着一个幼小的孩子疯狂发泄的样子,只是让跟多人怀疑她的精神状态。成人对于孩子发脾气这件事情,无论是否亲生的孩子,我都觉得是一种强势团体对弱势的施暴行为。要知道孩子没有办法拥有跟你平等辩论的能力,要维护他们安心发言的权利,只有耐心和尊重。
第二个视频,在同第一个视频强力的对比之后显得父亲是多么政治正确。诱导孩子说对不起,最终孩子还教会了另外一个大人。被不知道多少父母引为“绝对正确”,正是这样的强烈对比让父母掉入了另外一个大坑。先从何为礼貌说起,礼貌的目的是保持人跟人之间的舒适区。
如果一件事情已经需要说对不起了,那么这个舒适区一定已经被打破了,这时候被伤害的一方需要得到的并不是礼貌,而是”为什么你要伤害我“,以及”你伤害了我之后,你是什么感受,“,这个就是道歉的由来,解释自己造成伤害的原因,以及表示自己的愧疚和后悔。
这种愧疚和后悔是发自内心的话,道歉更容易被接受,否则只是一个形式。要知道老外的文化跟我们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异,老外如果犯了事跟老婆说句sorry,就万事大吉,而中国人喜欢问,错在哪里了,以后还错不错了。那么一句对不起,在普遍共识里,是被认为不够的,需要更深刻的感受。我们应该是引导孩子,去看到对方被伤害之后,对方的感受以及造成这个伤害之后他自己的感受。这样引导出那一句,对不起,而不是,不管你什么感受,你先给我道歉,不管你是不是觉得自己不对,你先给我道歉。这样的逼迫,等于教会孩子撒谎,而不是真诚的认错。甚至教会孩子把道歉当作一种表面功夫,用来应付大人和受伤害的一方。
这个社会的套路都是大人发明的,这个社会的真诚都不该从小被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