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深受“剧透”之害,几部春节档想看但没来得及第一时间看的影片,虽然后续抽时间看了,但是总觉不是很过瘾。因为提前看了些“剧透”,实际观影时,体会不那么深刻了。昨天忍住了没看“连岳”公众号《绿皮书》的介绍,中午抢着去看了这部奥斯卡获奖电影。看了后才关注到。之前只是因为在好几篇公众号文章看到有提到这部电影,以为是新出的突然火起来,结果才发现是奥斯卡获奖影片。
刚开始其实对影片的时代感有些不理解,后来才知道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关于黑人遭到歧视的抗争。电影双主人公:一位是高高在上受人尊敬但很是孤独的黑人钢琴家,一位则是痞气十足工作不保但是十分爱家人的生活气息很重的普通白人。就是这么两位身份肤色地位差异都很大的人,通过两个月的相处,互相影响彼此的生活互相消除对彼此的误解,最终成为彼此信任的朋友。
001 托尼对自己的平价是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其实我看到的是他对所处环境的乐观心态和游刃有余,还有对家的责任和爱,他没有怨天尤人,坦然接受面临的一切。甚至愿意为了50美元,跟人比拼吃热狗。当然有工作机会来临时,也不是说低声下去渴求这份工作,也有自己的谈判技巧,也讲自己的原则。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工作上还是专业的,他记住了雪利对钢琴的要求,甚至对演出场地人员的不配合大打出手,最后保证了雪利用自己钟爱的牌子的钢琴顺利演出。一路上,没出什么交通意外,这也是专业的提现。他从一开始在家对黑人的偏见,到这一路上看到雪利博士遭遇的歧视,所提现的隐忍,慢慢转变为对歧视黑人的不平,也是这个人物身上的亮点了。适时调整自己的观点,不拒绝接受新事物新观点。这对于我们现在很多人来说都很难做到。别说处在当时环境下的这个思想的转变更是不易。
002 雪利博士的变化也是惊人的。从一开始的高高在上,把自己封闭起来,到慢慢变成可以在车里徒手吃炸鸡,到最后融入自己不熟悉的黑人生活,再到打开封闭的自己融入大家的生活。对于一个一直被歧视的天才,也是难得了。刚开始对他无感,只有冷酷的表情。感觉跟托尼一样,是被他的钢琴演奏震撼到了,彼时真有学钢琴的冲动。这也是他的专业。他也很有自己的原则,比如前一秒吃炸鸡愉快,后一秒要求托尼倒车捡回扔到路上的可能杯子。还有要求托尼还回或者买下在休息站顺便捡的“幸运石”,否则就不要开车。说明有些做人的原则和底线不可碰。在与托尼相处的过程中,也慢慢打开自己的心结,适时调整,接受和享受托尼的痞气,也不失为另一种生活。
003 还有一位可圈可点的人物是托尼的妻子。这是一位贤妻毋庸置疑。对家人的照顾,对丈夫的包容和理解,对黑人没有偏见,都是可圈可点的。丈夫临行前的嘱咐,虽然是迫于生活无奈,仍要求他在圣诞节前赶回,甚至贴心地给托尼鄙视的雪利准备了一份三明治。收到托尼“有变化”的信,感动不已,虽然明白是雪利帮他写的,但是她也不说破,仍很感激和享受。全家人都闹哄哄过圣诞节时,只有她想着托尼还没回来有些失望。对于雪利的出现,她没有意外,而是开心接受而且很是感激且是瞧瞧告知。感觉她是一位很智慧的人。
整个影片下来,我们可以从托尼身上学习换个角度看生活,也许效果会大不一样;从雪利身上,我们要学习自律,原则和底线的重要性;从托尼和妻子身上学习夫妻相处之道。从三人身上学习,对自身生活和工作的专业,唯有专业才能得到别人认可,也才能让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