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23年前,我对某些人的说话方式,一直处于不理解状态。有朋友A获奖,我们都纷纷恭喜这位朋友,唯独B会说:“你看,人家命多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其实,她和我们一样,都知道A为了这个奋斗了多少日夜。我一直在寻求答案,却求而不得。直到遇见了《非暴力沟通》。
在《非暴力沟通》之前,还看到了很多本书,讲的都是如何讲话才能更有效,有的书讲如何利用暗示来引导对话,有的书讲关键社交如何处理和应对,这些只是见招拆招的书籍罢了。没有原理做指导的书,最后不过是一翻而过。
非暴力沟通的基础就是一些沟通方式的变化,它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在沟通的时候,首先,我们要留意发生的事。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清楚地表达出观察的结果,接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比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然后,说出哪些需求会导致那样的感受。最后,表明自己的愿望:即具体请求。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四者联系在一起,让我们听到某句话,不再条件反射地做出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音。这样一来,我们既能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能尊重和倾听他人。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带给我们的是根本性的变化。所以,非暴力沟通,不只是沟通方式,它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使我们专注于更可能满足我们人生追求的方向。
既要诚实地表达自己,又要帮助他们关切地倾听。表达自己或者倾听别人,都是好的开端。我们保持这两方面的关注,并帮助他人也这么做,双方便可持续互动,直到融通:我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你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你的请求是什么。。。。。。
任何人际交往,都要有良好的沟通。记得有一次,我的朋友Q跟提意见,他说每当他说到某件事 的时候我的评判态度会让他不舒服,是不是可以改成先接受他的情绪,然后再提建议。这件事给我带来很大的震撼。我开始有意识得改正自己的沟通方式,尤其是与陌生人聊天的时候,更注意倾听和表达感受。
每次跟孩子说话,我自认为一直在使用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而他的反应却是下意识地抵触,有一次我和他聊天,他说,我的批判态度让他无法忍受,他无法体会到我心中的爱。我认为是非常日常的对话,而他却无法get到我想要传达的意思。是不是我在表达个过程中有了偏差?还有,到底有哪些因素阻碍了我们之间爱的流动?下一篇文章,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阻碍沟通的几种语言和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