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将应试教育、填鸭式教育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初高中阶段,我们的英语能力绝大多数只体现在阅读和写作上面,还有一部分听力。说,是极大被忽略的,因为没有被列入考试范围。
念高中那时自己的英文水平一般般,算不上很好,但也不会差。心想,先想办法把考试分数提高,等高考完进入那个开发自由的大学再好好练习英语口语,提高整体水平。其实对英语这门学课只能说比其他更有兴趣一点点,有更多一点感情。现在真不敢随便说自己对某样东西很热爱,因为如果真的是热爱,你一定会把它做好,没有做好说明还不够喜欢。
读大学之后,遵守高中时内心的想法,于是第一个学期就加入了一个大家一起早晚读的英语俱乐部,练习美式发音,练习口语。后来知道这是一个英语培训机构招生的一种手段方式,在每个高校都有这样的English Club,自己也是通过首先加入大学英语学习圈子,进而被带入听公开课,最后报他们口语培训班的这样一个流程。
虽说如此,但我并没有排斥,做生意的总要赚钱嘛,只要教授的内容是有所价值的,对自己有所提高就是好的,再说我也有这方面需求。
报班之后,我和其他三十多个跟我一样想学好英语的伙伴在一个班, 那时大家真的跟疯了一样学习口语,每天拿着录音机、对着口语发音教程不断的练习,课前课后即使说的很烂也都用英语交流,跟打了鸡血一样,好吧,可能我们都被“洗脑”了。
有一次,为了鼓励大家尽量多说英语,那个英语培训机构搞了个活动,不管何时何地谁要是能连续一个星期不说中文,只说英语,就会得到一个免费出去旅游的资格。最后只有极少数人才坚持了下来,而那些坚持下来的人在这一星期得到不少别人异样的眼光,好多大学同学,室友都特别不理解,有说练英语练成疯子的,有说被传销的,当然也有极少数鼓励和支持的。
由于大二要考四六级,所以那时除了出去上课学习口语之外,还要抓紧时间补充词汇量,做卷子,大一 一年基本每天早上都很早起来背单词背句子,后来大二如期的一次性通过了四六级。
对于那段时间现在回想起来感觉特别充实,尤其是在培训班补习口语的时候,对我的印象很深刻,不光光是英语学习上面,对于其他事情的认知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努力的那一刻是充实的、兴奋的,但最终的结果却似乎不那么美好。因为人都是懒惰的,也总是在计算着得与失,害怕付出不会得到预期的收获。那时练习英语口语的同班同学不知道后来有多少人坚持了下去并把它学好,但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样放弃了对英语学习的追求,没有那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毅力。
在大学考完级之后就是大三了,那时开始慢慢规划准备以后的工作,然后就是大四的实习与毕业,再然后就是现在的正式工作。 从大三开始就很少特意去碰英语了,我承认我是懒惰了,没有目标没有压力就会放纵自己。可是每当听到别人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时,内心就会骚动起来,渴望自己也有这么好的英文,想起以前大一大二的自己。但紧接着又是一阵纠结,没时间、难坚持等各种阻碍学习的理由在大脑涌现出来,经过内心的挣扎最后还是放弃了。
说到底,我们还是害怕付出之后没有结果,总觉得那样自己亏了。但是玩手机刷微博微信、看电视剧电影、聊天、上网购物这样我们就能赚到吗?肯定不是,那些只是图一时快感,无意间浪费自己的美好青春时光。
每天下班之后都还有一两个小时的空闲时间,大部分都是玩手机浪费掉的,感觉很可惜,完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多学点东西提高自己,想了想,决定还是把英语捡起来吧。但不会像以前考试一样要求自己每天背多少单词,看几篇文章,这样我会有一种压力感,而且一旦完不成就会有挫败感,就可能再次放弃。
所以我决定只要每天学一点就行,时间多就多学几分钟,工作忙就少学会,可以是背单词、看文章、练口语、看视频演讲等等,不设置过多要求,以后能保持基本的听说读写就行,这样我想就会带着更多兴趣以及轻松的心情去学习。
好在刚毕业不久,之前学的东西还有一点印象,坚持学下去对自己是一个提高,另外说不定以后还可以为小孩省英语培训班的费用,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