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刘备被朔造成了一个谦谦君子,但稍微心细的人都很容易发现其中有很多不合理的问题。乱世之中,没有点手段,与诸侯割据,与群雄争锋的人早被弄死了,更何况是一个老实,仁义的人物。对刘备这种脸谱化的修饰刻画无疑是为了迎合世人,一个品性良好的人总比一个耍手段的小人更容易让人接受。
刘备出道的时候曾给张飞甩了一个大锅,在参与平反黄巾军的时候,刘备带着关羽张飞立了功劳,封了一个小官,类似于县令,但刘备不适合官场,很快就被上级巡查的督邮(“督邮”是一郡之内文官第二把交椅)下了罢官的通知。刘备在安喜县做官就很憋屈,讨黄巾贼,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封个小官本身就不满,何况屁股还没坐热,就被罢了。于是就赶忙去见这位督邮,督邮是来传达罢官之意的,又怎肯在这时候见他。但这事直接惹怒了刘备,自己抱负颇大,却在一破郡受打压,如此不作也罢,但心中一口气难以下咽,于是带领人冲进衙门,那督邮还在批公文没反应过来就被五花大绑,手下人员赶过来哪是关羽,张飞的对手。督邮被带到县境边的树林内,绑在树上,刘备拿起皮鞭就打……。《三国演义》中这锅被张飞背了,刘备还成了好人,一旁怒吼张飞休得无礼。
《怒鞭督邮》也很好的反映当时弱肉强食、尔虞尔诈的时代背景,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要么屈膝于人,要么自成一家,显然刘备选择了第二种。然而在战乱纷纷的年代,想成事的有兵,民就是兵,所以刘备善于包装自己,以仁义得招牌收取民心,以致于后来陶谦甘愿将徐州相赠,刘琦愿意全力听命,东吴愿意以结盟相助。
正因为如此,刘备才能一步一步发展起来,赤壁之战后,曹操惨败,损失很大,短时间内不会再发兵,刘备看准这个时机,坐稳荆州,不再向东吴唯唯称是,而是狡猾的周旋。不仅如此,还想法设法给东吴知道动乱,刘备军在东吴造谣周瑜功劳盖过孙权,欲为东吴主。刘备曾和孙权饮酒的时候也提到过,说周瑜文武全才,对东吴功高盖主,不得不防。但是,孙权对周瑜的信任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东吴的天下是孙策和周瑜一起打下来的,两人如亲兄弟,孙策临终前周瑜说过会权利辅佐孙权,孙氏家族从没把周瑜当做外人。所以刘备没有半点得逞的机会。
后来借来荆州不还的无奈行径就不多说了,一边赖着别人的地盘,一边想着西川那位单纯刘表兄弟的土地。
然后机会就真的来了,建安十六年,刘璋打不过张鲁,求刘备支援,然后刘备就带领大军入川了,刘璋还出钱、出粮草,没想到刘备却是打着这片土地的主意来的。此外,刘备还积极拉拢张松、法正等人,彻底熟悉西川的地形,兵力等信息。结果张松归顺了刘备,将益州的军情全部告诉了刘备。等刘璋发现的时候,刘备已经在西川拉拢了不少人心和民意,脚跟站稳,丝毫不惧,最后西川归了刘备。
刘备取西川的行为,实在是缺德,这和仁义道德是相违背的,史学家这么评论的:“袭夺璋土,权以济业,负信违情,德义俱愆”。
仁义也罢,狡猾也好,都是为了达到个人的政治目的,这才是刘备本来的面目,从刘备决定打天下的时候就是这般,不过刘备能隐忍,识时务,当初陶谦三让徐州给他,他不要,是因为吃不起;后来有人劝他多下刘琮的荆州,他没同意,是因为时机不熟,没有强大的实力,拿下荆州无异于引起曹操和东吴的联手剿灭。但是时机成熟了,羽翼丰满了,各种不齿的行径都敢明目张胆的使出来了。
不过说来,三国里面恐怕只有曹操最懂刘备,很早的时候就肯定刘备的雄才大略,青梅煮酒,称刘备是天下唯一能和他并称“英雄”的人物。后来也证明了曹操很少吃亏,但在刘备身上吃了不少亏。我想刘备最想说的应该是这句话:“人生如戏,全靠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