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外国人可能之前从未去过中国,但他们对中国人的印象中一定有一条:中国人都会功夫。王小波曾在《沉默的大多数》中写道,自己在美国留学时,很少被人抢劫,因为在那些黑人眼中,中国人都是会功夫的,不好惹。
之所以外国人大都会有如此刻板的印象,全都归结于一个人,李小龙。他全面改善了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各种偏见,并在英文词典中增加了一个新的词汇’kung fu’。
说起李小龙,人们首先会想到什么?武术家,功夫巨星,这或许是人们对他的第一印象。不可否认,李小龙在世界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被无数人奉为偶像,武学精神的象征,甚至被神化,有无数电影漫画向他致敬。他创立了融合世界各种武术精华的全方位自由搏击术,『截拳道』;通过电影,把功夫文化传播到了全世界,向世界输出了一个勇敢不屈拥有钢铁般意志的中国人形象。
然而,李小龙不只是一介武夫,他的人生精神、思想哲学与他的电影、武术事业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跳舞冠军
我们见到的李小龙大多是拿着双节棍,或是裸着上身,右脚侧踢,眼神睥睨,英气逼人。
其实,除了武术,李小龙还有一个让人想不到的爱好,跳舞。他尤其擅长恰恰舞,热烈奔放的舞蹈节奏与他的个性十分吻合。1958年,他还获得了「全港恰恰舞公开赛」冠军。
哲学家
19岁,李小龙被家人送到美国,并在两年后考入华盛顿大学,主修戏剧,辅修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然而在采访中,他却经常学自己主修的是哲学,可以看出他对哲学的热爱。
求学期间,他研读了大量的哲学书籍,对于哲学和功夫的结合,更是有着独到见解。李小龙在自己写的文章《我为什么喜欢哲学》中谈到:
我之所以选择读哲学,这与我同年时的好勇斗狠很有关联。我常常问自己:
胜利了又怎么样?
为什么人们把胜利看得这么重要?
什么才是荣誉?
什么样的战胜才是光荣的?
于是,导师协助我选课程的时候,他认为,以我刨根问底的发问精神,最好修习哲学。他说:“哲学会告诉你为了什么才活着。”
1971年,他在香港接受美国主持人皮埃尔·伯顿的采访时,提出了著名的其融于武学的哲学理念,『Be water,my friend』。
李小龙在他的截拳道中融合了自己的哲学,把武学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这也是西方人对他推崇的原因之一。
诗人
李小龙写过很多诗。关于为什么喜欢写诗,李小龙曾说:「人的灵魂可以通过诗歌表达情感,诗歌能够让人的灵魂在生命的画布上表达自己。」
现在比较容易找到的一首是他赠给了好友李俊九(美国跆拳道之父)的《我是谁》,这首诗也是他最重要、最富启迪性的诗作之一。
我是人群中的巨人,
俯视苍生的豪杰,
还是封闭自感的庸碌之辈?
我是功成名就,信心实足的绅士,
一呼百应的天生领袖,
还是在陌生人前小心翼翼,
动辄心惊的弱者?
在强装的笑颜后面,
是一颗瑟瑟发抖的心,
如同在漆黑森林里迷路的小小少年。
尽管李小龙离开我们很久了,但他的精神意志影响了无数人,激励后来者去追寻梦想,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