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著名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在《小王子》中写道,小王子在第三颗行星上看见一个酒鬼静静地坐在桌前,面前有一堆空酒瓶和一堆装得满满的酒瓶。他问:“你在那儿干什么呢?”酒鬼神情悲伤地回答:“我喝酒。”小王子问:“你为什么要喝酒呢?”酒鬼回答:“为了忘记。”小王子同情地问:“忘记什么?”酒鬼垂下脑袋坦白说:“忘记我的羞愧。”小王子又问:“为什么感到羞愧?”“为喝酒感到羞愧!”酒鬼说完这句话,就再也不开口了。小王子默然地走了。
《百喻经》上写道,许多人坐在屋中,有一个人讲起另外一个人,说他品行极好,只有两个缺点:一是爱发火;二是做事鲁莽。恰好这时这人从门外经过,听见这话,便发起火来,进屋抓住说他有缺点的那人,动手打起来。旁边的人问他为什么打人?这人回答道:“我什么时候发过火?什么时候做事鲁莽?这个人却说我爱发火,做事鲁莽,因此要打他。”旁边人说:“你看你今天这模样,爱发火,做事鲁莽,这不是在眼前明摆着的吗?干吗还怕人说?”
这两个故事共同印证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俗话。那么,当局者为何会迷呢?原因就是,当局者是事情的局内人,对所做的事情往往都会过于认真和投入,且会有过多的苛求和奢望,因而容易引发妄想和落于执着。而佛陀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可见,人一旦有了妄想和执着,便得不到智慧和德相。一个缺乏智慧的人,对是非、真假、美丑、好坏等当然就不会有足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试问,像上述故事中的酒鬼和打人者一样,一个对是非、真假、美丑、好坏等都分不清的人,能不迷惑、迷茫、迷蒙、迷惘、迷糊、迷乱、迷恋、迷信、迷途甚至迷失吗?
当局者和旁观者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旁观者不容易引发妄想和落于执着。原因就是,旁观者是事情的局外人,事情与他无关。这样,旁观者就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清明的心境、清晰的观察,对事情做出冷静的思考和准确的判断。
大凡智者,都懂得把当局者和旁观者的心态合二为一,因而能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