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信好友,95后,我不记得什么时候加的,怎么加的,但我记得,从未有过交流。
今早,他突然惊讶地发信息同我说:“你每天四点半就起床了吗?好自律啊!”
我用开玩笑的语气,认真的说道:“还不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偷懒太多,迷茫太久……”
听我这么说,他似乎有些疑惑,于是问道:“你多大啊?应该还很年轻啊!”
“不年轻了,三十了呢!不过也是哈,关于自我改变和成长,无关乎年龄,任何时候都不晚。”我回道。
而后,我又解释道:“其实之前一直是五点半起床,但因为现在要做的事比较多,而且,又想把想做的事做好,因此,发现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于是最近把起床的时间改成了四点半。”
聊着聊着,他同我说起他的迷茫。
说起,正在做的事不喜欢,以至于无法专注地投入。
喜欢的事,不知道是什么,以至于只能继续做着不喜欢的事。
就这样,在这种消耗精力和浪费时间的状态中,疲惫度日、无望生活。
想起自己20来岁的时候,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句话,说:“感觉自己就像趴在玻璃窗户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但是找不到出路。”
当初,只觉得这句话挺好玩,挺符合自己的状态,并未有过其他思考。
如今我在想,为什么要选择趴在玻璃窗户上呢?难道不是因为贪图那样的安逸吗?
就算不安逸,但至少也避免了思考如何改变现状以及付诸行动挣脱了。
个人成长作家张德芬老师,曾带着她的新书《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做客樊登读书会的作者光临栏目。
我记不起樊登老师与张德芬老师对话的具体内容。
但我始终没有忘记,张德芬老师说过的,我认为非常值得深思的一句话。她说:“受苦比解决问题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简单。”
对于大部分人以及曾经的自己而言,因为害怕解决问题的麻烦,因为害怕改变自己的困难,宁愿选择受苦,也要浪费时间,直到可以意识到不能再浪费……
我知道,一切都很难,但又不得不自己去挣脱。因此,只希望,每个人意识到自己想如何过完这一生的那天,可以早一些,尽量早一些。
最后,我发给他最近我正在看的,讲边缘型人格障碍一书中开篇就说的一句话。
说:“当我们无力改变当下的现状时,我们的挑战便是改变自己。”
说在最后:
今日立夏,但我选择了宋代理学家,朱熹的《春日》,读了一读。
而且,首次本人出现在了镜头里,在想,简书什么时候可以传视频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