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我小时候的世界,工作是一份份纸质文件,娱乐是晚上的八点档或者少儿频道,新闻是准时的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知识是一本本书籍。一切通过媒介划分得如此清晰,干净利落得无法想象。于是工作是有效率地,学习是难以干扰地,娱乐是有时限地。如今,这些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有些人说九龄后是全民娱乐的产物。我们过于自我和自信,专注于媒体生产的扭曲世界,心灵过早的成熟却行为固执地幼稚。可是看看我们长大的这个世界,这又有什么奇怪。我们生活在一个方方面面都可以有手上小小的机器触及的年代。我们不用百科全书,因为Wikipedia可以解释任何事情;我们工作不需要写字,因为一切都是用Office处理;我们也不需要电视,因为网络可以让我们在任何时候看任何想看的东西;我们不需要出门,因为网店里什么都买得到。当你在同一个媒介里可以选择娱乐、消费、工作、学习时,你慢慢习惯去只看那个你憧憬的世界,只选择让你感兴趣的东西,于是世界更大了,可你所接受的却更少了。
当然,这不是说所有人都慢慢变得无知,为了沟通,人总是在试着融入普罗大众,时事新闻网络热点都是为此存在的。可是因为网络,一切却过得太快了,有多少人还能记得去年最火的那几张脸孔或是上个月的热点新闻?至少我已经快忘了,中间发生太多事,有时甚至连昨天的都已经算旧闻了。而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长大的我们,如果不专注在自己,慢慢连作为一个个体的存在感都会被那庞大的信息给掩埋。这是一个You are nobody until you are talked about的世界,每天看着无数草根被从茫茫人海里挖出,谁不想至少在网络上找点存在感,谁不想得到别人的认同,谁不想可以和别人聊聊自己热爱的。可是也正因为这是一个被整合了的世界,每个人都只专注于自己,来看我、来关注我、来关注我关注的,这成为了新一代人内心的呐喊,志同道合不再诱人,人们把自己放在了中心。
于是我们迎来了Web 2.0,一切可以定制,一切关于自己,一切如此轻易的新网络。他们为普通人提供了受关注的门槛,Youtube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电视台,Facebook和人人让每个人都可以把生活的每个细节给朋友阅览,Twitter和微博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人。于是我们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于是我们选择只有自己入得眼的真理,于是我们盲目根据信息去理解一个人或一件事。慢慢地发现,原来整合的不只是媒介,而是现实生活和那些虚拟数据;那网络上你可能并不认识的一个个人,可能成为你社交圈的一部分;那网络上一个个热点事件,像是你闲话家常里的平常事;那个其实无法完全代表你的虚拟形象,成为了真实的你。那那些无法被网络收罗的真相又该如何安放呢?那个被你忽略的,网络下可能不健康、可能不完美的你又存在于哪里呢?有些人就此开始逃避自己的现实世界,躲在电脑的背后沉浸;有些人用极致的手段来使自己一致,整容来看起来美丽、抄袭来看起来聪慧;更多的人得过且过,混迹于别人的存在后,成为那被忽略的影子。
我们觉得自己可以改变世界,却渐渐发现自己不过是创造这一切的微粒,和那些信息一样,今天还是热点,明天便已无人问津,这时再看看那么多年前的世界,或许也并不糟糕。我们可能没有那么丰富多彩的娱乐,但生活如此脚踏实地。信息传播的缓慢让你有时间去独立思考理解,有限的内容让你有闲暇去看本充满智慧的书或关心身周的人和事,那些小事逐渐积累让你变成一个温暖、自信、充满智慧与爱的人。于是,想对自己说,请试着拾起过去的那些习惯吧,让思维延展开,让心静下来,如果你不甘愿一生如此而已的话,如果你终于发现自己被这个时代毒害至深,却努力清醒着。
我想每个人在懵懂不知事时都是不愿平庸的,或许你现在并不是一个有毅力有能力的人,但总会在某一瞬间得到一些力量,像是某个人的经历或某本书的一段话。它们或许并不能让你一次变成一个超人,却可以激励你去面对这个不太理想的自己,并开始从一些很小的事做起,而那一次次行动积累而成的,我相信会是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