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手/ 翻云覆雨了什么”林宥嘉在《心酸》这首歌里这样唱道,每每听起这句歌词,心里总是会掀起一股巨浪,汹涌得快要把人淹没。最不能让人意识到存在的时间,却往往流逝得飞快,给人以最直接有力的反击。
我是个不太喜欢怀旧的人,在我看来,昨天已经过去了,就让它成为昨天。今天又是一个崭新的自己去体会周围世界,所以过分地追忆以前是对今天和明天的不尊重。空气温柔得能冒出彩色泡泡的四月天,悄悄为自己披上绿衣的杨树,尽情展示自己妖娆美艳的樱花,都昭示着新一年的夏天已然在路上了。
这是我在大连的第三年。
因为确确实实意识到留给自己的大学时光实在少得可怜,所以就下定决心让思绪回到2013年那个蝉鸣的8月,那个时候的我是什么样的呢?
好奇的眼睛一直转啊转的,不敢大声讲话,小心翼翼地试探着新的环境,听到同班的同学神采飞扬地讲着自己不曾经历的种种,既羡慕又嫉妒,看,那个时候我就开始不甘心自己的平庸了。要知道,大一的小屁孩不是应该无所畏惧充满希望的吗?可能是天性使然,当遇上比自己优秀的同伴,我的斗志就会被激发,因为我想与优秀的他们并肩一起走。
后来,我才感悟到,别人的光环只是别人的,自己内心的充盈才是我这一生都应该追求的。
整个大一是最没有包袱的,我活得很舒服,很自由,很懒散。物极必反,这种散漫的生活让我失去了前进的目标,甚至臆想以后的三年都能这么舒舒服服地度过就好了。有句话不是说么,逆境才是塑造英雄人物的温床。当人在一个阶段过得很舒服,那他绝对不会有所成长有所进步。事实证明,一百分正确。
还好,学院惯例学生必须要通过TEM4的硬性要求及时地把我从“骄奢淫逸”的沼泽里拉了出来。有了明确的目标,我忽然又找到了自我,那个不服输肯坚持的我又回来了。当时图书馆还没装修好。在文综楼一楼的大自习室里,为了抢占一个“宝座”,我“不择手段”,也不顾个人风度和教养,结果自然是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小小的一块天地。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把这个“宝座”打理的十分舒适,富有安全感。那感觉,堪比自己凭借个人的奋斗在魔都买了房。接下来就是单调的备考时光了。尽管它单调,但我现在仍然感激那段时光,因为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我很享受那段时光,殊不知也逼着自己走到了另一个死胡同。
由于每天都是自己早早地起床,吃早餐,去自习室看书做题,中午吃完饭又回到自习室刷题,直到晚上九点才回寝室。可以说一整天都泡在自习室,我并不是想表现我是一个十足的学霸,而是,由于自己没有意识到与同寝室室友的沟通、交流已经严重匮乏,导致寝室关系十分紧张,更夸张地说,是很僵硬。但是,当时我不懂。我以为自己很懂事,以为自己领悟到了所谓“独处”的真谛,痴迷于一个自我的世界里。虽然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但是两颗年轻的心却离得越来越远。
所幸的是,我的室友并没有放弃我,她很体贴地找我谈心,而我也及时地把自己从封闭的自我的小黑房间里释放出来。现在我和室友的关系可谓非常好,晚上睡觉躺在床上互相聊聊日常,发发牢骚,有时也会对一些富有哲理意味的topic展开交流。我这才明白,这才是我所需要的,也是我室友需要的啊。两个出生在祖国不同的地方的灵魂难道不应该激情地碰撞吗?
大学,让我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相处。也让我明白,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你有义务要让别人对你的行为举止感到舒服。只顾自己痛快,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是极其自私的行为。你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别人何尝不是呢?况且你行走于世,大部分时间不是个体行动,而是要与周围的人打交道,这是个群体作业。所以,要反省,要换位思考,要让别人觉得与你相处很愉悦,个人的修行就从让别人感到舒服开始吧,万一哪天就普度众生了呢。
越是临近走出校门,越是感觉到知识的重要性。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在抱怨母校不是名校的同时,为什么不在内心问一句:我这么牛逼为什么上不了北大清华?原因很简单,我们远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牛逼。我们把自己看的太高了,所以,一有什么风浪,跌的很惨。
要想不跌倒,就努力啊。获取知识的人是你,不是你的母校,不是你的老师,想清楚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然后,脚踏实地,一步步地去坚持,去实现。尊重努力本身,努力反过来才会给你回报。不用质疑,很多人都亲身检验了这一真理。
四年,有人会觉得这是个很久的时间单位。但是,时间太瘦,指缝太宽。你一不留神,它就转瞬即逝,不管用什么办法,你也拽不回来了。在你的人生里,又有多少个四年可以让你心安理得地挥霍呢?
思考一下吧,你的人生,你的今天,你的下一个四年,别用来蹉跎了。期待它,拥抱它,充实地填满它吧,你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啊,为什么不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呢?为什么非等到万事成蹉跎才追悔莫及呢?
时间无言,如此这般,你的故事准备讲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