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录于郝景芳,《北京折叠》作者、第74届雨果奖得主
科学与艺术是怎么样融合在一起的呢?在小朋友的认识中,科学是什么呢?一提起科学,你会想到的是什么?有的小朋友可能会想到实验、机器人,有的可能会想到爱因斯坦、火箭等很多关于机械的、逻辑性很强的知识,会认为科学家就是戴着厚厚的大眼镜,坐在实验室里面,非常的严谨。那么提起艺术,小朋友又会想到什么呢?可能会想到绘画、钢琴、手工、舞蹈,也有可能会想到画家,他们非常的浪漫,每天身上涂满了颜料在画室中作画。所以科技和艺术,似乎是差别非常远的。
当科学和艺术的融合的冲击放在一起,你能想到的是什么?刚才说的科学与艺术这两幅画面、两幅途径,能够连接到一起吗?到底怎么融合呢?是让机器人跳舞呢,还是可以画出来一个火箭来?其实,这些想象都太注重结果了,已经开始想象最后的样子了,无论是机器人、火箭、一幅画还是舞台上的音乐表演这些都是结果,都已经是终点站了。如果要说科学和艺术的融合,实际上是要回到源头,回到出发点去想科学是什么?艺术是什么?
从源头上来看,科学是什么呢?现代科学的源头实际上是从古希腊开始的,古希腊的一些哲学家们开始思考:到底是由什么组成了万物?万物的本质是什么?树林、草、太阳等物体的本原是什么?在这种思考中逐渐衍生出了科学。所以,科学就是一种好奇,是去探索,是看到了万物之后找到背后的原因。所以我会把科学比做“探宝",它是一场寻宝的旅行,科学最重要的其实就是一种探索的心。孩子们什么时候是一个科学家呢?就是在回家发现桌上一盘好吃的菜,然后想去了解一下这个食物是怎么做成的。这个时候你就是科学家,只要你想要探索就是科学家,科学的源头就是探索。
那么艺术的源头是什么呢?最早的艺术源头是四万年前,在法国的某一洞穴中,人们在墙壁上看到了画的美轮美奂的动物。所以,艺术就是人们对于生活的记录和感知,是感受。小朋友们什么时候是一个艺术家呢?就是当发现了桌上的这盘菜,然后去仔细品位,闭上眼睛去感受,真是太好吃了和昨天那盘菜哪里不一样呢?感受区别、分辨的过程,把这个感触记录下来就是艺术家了。
科学和艺术的融合是什么呢?其实是这样一种情感:当你去找宝藏时就像一个海盗一样到处去发现,但当把宝箱打开的时候,那一瞬间的对美的感受和震撼就是情感,这种感受就是科学和艺术的融合,是探索之后的快乐。
所以科学与艺术的融合的源头是从每一个小朋友开始的,当我们看到一朵花,我们想知道这是什么花,这个花是怎么长出来的,从什么样的土壤里长出来的,这个时候我们就是科学家。当我们拿着这朵花对着太阳去看它的色泽,把它放到纸上去看这朵花漂亮不漂亮,我们把这朵花装饰在我们喜欢的东西上的时候,当我们去细细的感受这朵花的颜色和质感的时候,我们就都是艺术家。所以,我们从一朵花中就可以看到整个的世界,每一个小朋友都可以同时是科学家和艺术家。这就是一花一世界。来自于佛语,就是讲我们能从一朵小小的花看到全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格物致知”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我们真正能够看到实实在在的物体,才能够去了解到真相。所以,我们在艺术中结合文化,在画中了解科学,在舞蹈中了解历史等等。带着小朋友去大自然看鸟、看花、看水、看石头,告诉大家这是什么鸟,那是什么树,然后自己动手画在画板上。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真实的物体,科学正是从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出发的,一定要真正的看到了花、鸟、树、石头,我们才会理解物理学家到底在干什么,为什么牛顿要研究万有引力,他真的是在观察大自然。
孩子们在屋子里作画,可以让小朋友自己动手把野外采集到的东西做成艺术品,让他们感知所有的花草、树木、叶子和它们的色泽、质感。所以我们在这样的“自然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达到科学和艺术的融合,每一个小朋友都可以既是科学家也是艺术家。
这就是我对于科学和艺术融合的感受,去探索就是科学,去感受就是艺术。当我们拥抱这一切,我们就能产生一种对于这个世界深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