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恩在我,注意技巧;报恩由你,敬请随意

有两个关于报恩的故事,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

第一个故事是《醒世恒言》里的。穷途末路的书生房德误入贼窝被逼为匪,被官府抓到之后,畿尉李勉怜其才貌,偷偷派人放他逃跑,自己也为此罢官。房德后来跑去投靠了安禄山,做了县令,与落魄的李勉偶遇,便盛情款待,打算好好报答李勉救命之恩,可是房德老婆吝惜财物,便说“大恩不报”,撺掇房德杀死李勉,理由是这个恩情太大,无论如何都报答不完,只能杀了恩人。房德便依了老婆。

这个故事刷新了我的认知。中国人常说:“升米养恩,斗米养仇。”又说:“大恩如大仇。”如果一个人背负的恩情太重,无力偿还,他就会怨恨恩公把自己置于一个负债人的地位,从而产生恩将仇报的心理如果受恩者习惯了接收恩情,一旦施恩者不能满足其要求,他就会视其为仇敌。所以,施恩要适度,并且,不可在施恩之后以恩公自居,让受恩者有低人一等或者被道德绑架的不良感受。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一个犹太商人意识到纳粹不会放过他一家,所以派两个儿子去向朋友求助,当时有两个人有能力帮助他们,一个是曾帮他起家的木材商,犹太人欠他的钱至今还没还清;另一个是犹太人自己帮助过的银行家,银行家欠着犹太人的钱。儿子都认为银行家一定更乐于帮助他们以报恩,而父亲却坚持要他们去找木材商。大儿子很听话,就去找木材商,小儿子决定自己去找银行家。结果当晚银行家就举报了他们一家,犹太人及其妻子、儿媳、孙子等都锒铛入狱,后来死在了集中营。而大儿子因为去求助于木材商,得到了他的奋力保护,帮助他逃去美国,得以生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对受过你恩惠的人有所期待,不要轻易去考验人性,帮过你的人依旧会帮你,而你帮过的人却未必愿意报答你。银行家害死犹太人一家,就不必再背负欠款;可是犹太人一家如果死了,木材商可找谁去讨债呢?这个道理很残忍,也很简单。

可见,虽然我们的文化中要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但是报恩这事,确实是违背人性的。

《红楼梦》里最著名的报恩故事有两个。

第一个故事引出了整个《红楼梦》。快要干枯的绛珠草,得到赤瑕宫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从而久延岁月并且得道成仙,为感激神瑛侍者,绛珠草甘愿跟着他下凡历劫,发愿以自己一生的眼泪偿还他。这就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故事。

我们看到林黛玉与贾宝玉除了年貌和阶级相当,其他方面很不一样。宝玉爱热闹,黛玉爱冷清;宝玉不爱读书,黛玉才华横溢;宝玉喜欢在女儿群里厮混,黛玉愿得一人心。所以,他们时常会彼此猜忌和不满,黛玉会吃醋小性,宝玉也为此懊恼。可黛玉还是痴心于宝玉,为他流尽所有眼泪而死。

这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因为有了报恩前世的理由,这一切就显得合情合理了。情感纠葛中的男女,也往往会说“上辈子我欠你的”,这样的话吧?对于这种毫无来由也不符合世俗价值观、最终结局不良的爱情,只能用“前世孽债”来解释。

表面上看,这是还债,其实是一种纯粹的、无法言喻也不可理解的情感体验。因为世俗无法理解,所以只好用“欠债还钱”这样的比喻来解释。黛玉偿还的与其说是眼泪,不如说是情债,眼泪只是情感的载体和表现而已,那么用一生的情感去偿还能救命的甘露,是否值得呢?眼泪流尽之后,下辈子的绛珠仙子与神瑛侍者是否就能形同陌路两不相欠了呢?只有当事人自晓个中滋味了。

现实中也有为了报恩而婚恋的情况,结局往往有好有坏,因为并非所有恩情都能演化成爱情。所以,为报大恩便以身相许的做法,虽然在道德上很美好,但在实操中并不值得提倡。而且,施恩者若为了接受报恩而结婚,就显得当初的义举也不那么纯粹了。鲁达为救金翠莲而打死恶霸镇关西,并非为了得到报答。而张珙出手搭救崔莺莺,主要是因为馋人家身子。所以鲁达是好汉子,张珙是负心人。

事实上,与婚恋有关的报恩多半是不纯粹的。几年前有这么一桩公案:一对身患白血病的青年男女在治疗过程中相爱,男的捐款给女的配型成功,女的病愈后去打工还钱,结识了另一个好小伙结婚了,夫妻一起凑钱给前男友治病,前男友病愈后也成了家。彼此债也清了,病也好了,两个家庭成为好友,不料前男友的妻子发现了丈夫的白血病史,就离婚了。前男友酒醉去找前女友要求她离婚改嫁自己,遭拒后觉得她忘恩负义,便杀死了她。一桩恋情因种种原因变成了恩情,但是在恩情答报之后,恩人不满意,还要求回复恋情,于是喜剧变成了悲剧。所以,如果是涉及男女情感的恩情,最好是报答之后就一别两宽为妙。不忘初心固然是好事,但是纠结于无法实现的初心和无法报答的恩情,只能演变成孽债。

第二个报恩故事才称得上是真正世俗意义上的报恩。

刘姥姥两次进入荣国府,都得到了贾家太太们,尤其是王熙凤的资助,得以脱贫入小康。后来贾家败落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不幸沦落风尘,却得到了刘姥姥的救助,得以逃出去,结局是在荒村野店里纺绩。

巧姐的判词说:“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曲子唱:“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这里提到的狠舅,指的是王熙凤的哥哥王仁。王仁跟着父母在金陵居住,而王熙凤与京城的叔叔婶婶更近更亲密,王仁对这个虚荣张扬的妹子感情不深,见四大家族势败,凤姐把巧姐托付给他,就觉得是个累赘,因为贪财,他竟然把外甥女卖入勾栏——是为狠舅。

奸兄,有人说是贾蓉,从辈分上说是不错的,贾蓉以前与凤姐关系不错,后来恩将仇报也符合他的人设,不过,既然贾府倒台,贾蓉身在宁府且有公职,只怕当时早已身陷囹圄,也没有机会去坑害巧姐了。所以,很多专家认为,这个奸兄指的是贾兰。

李纨和贾兰在荣国府属于比较边缘的人物。因为贾珠的去世,使得身为长房长孙的贾兰脱离了荣国府的焦点,让位于宝玉。王夫人与这对母子互动较少,因为贾珠的去世,李纨难免有“克夫”的嫌疑,而贾兰的存在本身,也使宝玉不能名正言顺地继承家业。贾母偶尔会在吃饭时赏一碗肉给贾兰,家宴时则只有贾政想起贾兰,而王夫人则只在裁员时想起裁掉贾兰的奶妈,宝玉在同样这个年纪时,身边还有奶妈伺候着。

李纨的守节令人敬服,所以他们母子能拿到最高的月钱,但这并不会令他们对贾家感恩戴德。因为丧夫且子幼,李纨缺乏安全感,她把金钱看得极重,自请担任大观园诗社的社长,又向凤姐要了赞助,可是结社时又要求大家出份子,好在这些少爷小姐们都不通俗务也懒得计较。而大观园改革时,蘅芜苑和怡红院的出产能在市面上换多少钱,她这个国子监祭酒的女儿居然比谁都门儿清。

所以,很可能在贾家倒台之前,李纨已经攒了些私房钱,并且将部分转移到守寡的婶娘家代存,贾家倒台后,节妇李纨和年幼无职的贾兰八成能得到朝廷的赦免释放,于是他们母子靠着当初转移出去的少量钱财得以度日。

此时,贾家有人上门求告,请他们帮忙赎回巧姐。李纨便有些舍不得钱,她曾说“我不问你们的废与兴”——这是她对贾家的真实心态。贾兰也是受母亲熏陶的,闹学堂时,他还制止贾菌参与帮忙宝玉,说“不干咱们的事”。所以,他只会积极阻止母亲出钱去救巧姐。也正因为此,错过了拯救巧姐的最佳时机,使巧姐沦为接客的雏妓,如此,贾兰才当得一个“狠”字。

八七版电视剧里的剧情是,刘姥姥受凤姐嘱托,为报贾家的恩德,不惜卖房子卖地去赎回巧姐,彰显了人性的光明面,使得观众们都要感叹“仗义每多屠狗辈”。

但是对刘姥姥如此人为拔高,未必符合曹公原意。判词说是“巧得遇恩人。”;曲子唱是“忽遇恩人”——显然,刘姥姥并非是受托特地去寻找和搭救巧姐的,而是因为某种机缘巧合,偶遇了已经沦为雏妓的巧姐,在这偶然的机遇中,她选择做这桩冒险的义举——就是帮助巧姐逃走!之后,又收留了巧姐,让板儿娶她为妻,因为巧姐有失身为娼的过往,刘姥姥能如此抉择,所以脂砚斋说她“有忍耻之心”。而巧姐后来住在荒村野店,大概是刘姥姥一家为了逃避官府或者妓院的追究,而特地迁去偏远地区居住了。

刘姥姥这样做固然是因为与贾家和凤姐的交情,也是因为她有着知恩图报的良心。她不是雷锋,不能要求她像电视剧演的那样倾家荡产跋山涉水去寻找和搭救巧姐。当初她去贾家求助,为的是让自己一家人过上好一点的生活,如今自然没有必要为了还这个人情,又把自己全家人为陷入赤贫之中。她能选择出手帮助巧姐逃走,已是冒险;让外孙娶娼妓,是忍耻含垢;为了巧姐而一家迁居,改变熟悉的生活环境,也是很大的牺牲了。有了这三条,足以表明刘姥姥的高尚人格

报恩,只须量力而为,肯为之,已是至善。《聊斋》里说:“富人报人以财,贫人报人以义。”

刘姥姥有着底层老百姓的狡黠和智慧,也有着底层人的淳朴善良,她的报恩,通常是送些瓜果干菜给贾府尝鲜,却不会是倾其所有。对她来说,冒险比舍财更为可行。所以,不必用刘姥姥肯花钱赎、李纨不肯花钱赎这样的简单对比来证明人品的高下。一个人在关键时刻选择去做他力所能及的善事,已经很了不起。

在巧姐这件事上,真正能用肯不肯出钱来对比的,实际是凤姐和李纨。刘姥姥对于凤姐来说,是非亲非故,可是一进荣国府,凤姐在按照王夫人吩咐、资助了银子之外,还额外给了一吊车钱。当然,这钱对凤姐来说不算什么,其实对于李纨来说也不算什么,但是同等条件下,李纨就未必肯出这个钱。

凤姐肯出钱给远亲刘姥姥,李纨舍不得出钱救堂侄女巧姐。曹雪芹借此劝人“济困扶穷”,并且说“乘除加减,上有苍穹”。王熙凤作恶多端,恶报由自己承受,最终被休惨死,但是因为一念之善,报应在女儿身上,使她得遇恩人,脱离火炕。而李纨虽然一生节烈换来晚来荣华得封诰命,却因为贪财而见死不救,报应在了自己儿子身上。贾兰后来立战功封爵“头戴簪缨,胸悬金印,爵禄高登”,却战死沙场。命运的赏与罚,一丝不错。

另一个报恩的人是贾雨村,他涉及的恩是最多的。最初,他是个寄居葫芦庙的落魄书生,因为甄士隐欣赏他的才华,主动资助他五十两白银和两套冬衣,让他进京赶考。五十两白银,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刘姥姥说:“二十多两银子,够庄户人一家子过一年的了。”至少,对于落魄到卖字为生的贾雨村来说,这是一笔巨款。然而雨村收了银子和衣服,“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这说明他并不把甄士隐的慷慨解囊视为大恩大德

有些怀才自负的人,总觉得自己这匹千里马早晚能遇到赏识的伯乐,你懂得欣赏我,算你有眼光,是我运气到了,不是你有多么难得多么值得感恩。而且,他私心大概以为士隐喝多了,怕他反悔,所以也不听从士隐建议的四天后起身,而是天不亮就上路了。所以说,雨村的人品显然是有问题的。

但是,当雨村希望求助于林如海去谋官时,他的态度与对士隐是不同的,因为没想到林如海早已给他写好了介绍信、备妥了谋官的费用,他喜出望外,“一面打恭,谢不释口”。不像对士隐那样“略谢一语并不在意”。

这不仅仅是因为如海的身份和势力比士隐高很多,更因为如海施恩的方式很高明。

雨村在士隐那里结交了两年,为的只是蹭饭吗?自然不是,他早就期望士隐能资助他。然而士隐“未敢唐突”,直到雨村自己说出困难,才伸出援手,这就有了高高在上的姿态。这种受人恩惠的记忆,正是雨村这种自视甚高的枭雄想极力忘却的。

而如海呢?雨村才一开口,他那边就有早写好的书信拿出来,而且有周全的谋官计划,显然是筹划已久,雨村自然惊喜又感动。

而且如海把姿态放得很低,不像士隐还说一番“义利”之类的大道理,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他说“正思向蒙训教之恩尚未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确实,贾雨村给黛玉作老师确实业绩出色,六岁的病假宝宝居然已经读完了《四书》,宝玉到了十二三岁还没读明白呢!

可是,难道林如海没有足额缴纳学费吗?当然不是,但林如海依然要这样客套,这就让雨村这个受恩者感到没那么大的道德压力。

如海对于雨村的来历和做家教以图复官的打算早有预期,作为在任官员,他先一步知道了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之信,并且早已连夜写好了给二舅哥的信,连谋官的费用和礼物都给准备好了。可以想象,他在官场办事、给皇帝当差也是向来如此周到完备的。

以如海的权限和人脉,完全可以亲自推荐到京中某个大员,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转托给贾政这个从五品工部员外郎,为什么呢?

这是如海的狡诈之处。当日贾雨村来应聘家教,林如海不可能不打探对方底细,贾雨村“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的前科他一定知道,但依然雇用,说明他看中了雨村的学问。当然,他也料到雨村会想法复官,这种野心才干兼备的人一旦得志,对他的恩人,很难说是福是祸,但是也不可得罪,不可阻止人家上进,于是如海转托自己那个为人厚道又官职不高的二舅哥去帮忙。

如海了解贾政为人,知他一定肯帮忙,但是贾政官职不高,必须转托别人,这样,直接举荐者就不是自己也不是贾政,日后雨村若是惹了麻烦,自然不会牵连到自己这边。所以,他只负责写信和出钱——能用钱解决的问题,最好不要采用别的方法。

林如海所在的位子人人眼红,他心里明白,所以做事格外低调,不但不直接出面举荐雨村,送女儿进京也是轻车简从,只带了一个老奶妈和一个小丫鬟——不给政敌以任何弹劾的把柄,他也料到岳母自然会另外安排人手照顾黛玉。林如海的智商情商,真不是一般的高!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八成也是遗传了父亲。

后来雨村作了知府,访到甄士隐投奔了封肃,听说了士隐的出走,只给了封肃二两银子。后来又拿了两封银子和四匹锦缎,要娇杏作二房。

古代一封银子的数量没有定规。

在《负曝闲谈》第二十八回,一封银子是一百两。

在《野叟曝言》卷一,一封银子是六十两;在卷二,一封银子是一百两,又有十两一封的银子。

《梼杌闲评》第二十九回是五十两一封银子。

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再生缘》第三十回中,一封银子也都表明是五十两。

《绣像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七回:“取出一封银子,准准三十两足色松纹,便交付薛姑子与那王姑子。”而第八十回的银子,却是五十两一封。

《儒林外史》第三回,都是五十两一封银子;《儒林外史》第十五回中,是十两一封银子;第四十八回中,指的是一两。

《春柳莺》第一回:“见一管家,手持一书,还拿了二十两一封银子。”

在《照世杯》卷二中,一封银子指的是八两;

在《姑妄言》十三卷和《樵史演义》第九回中,指的是五两;

在《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中,指的是三两。

所以说,“封”是一个不定量词,用于封缄物品。旧时用于计量银子,大致相当于量词“包”。所谓“一封银子”,即“一包银子”。这“封(包)”可大可小,重量并不固定,完全由“封缄”者根据需要而临时决定。

雨村给的这二封银子,估计不会太多,至多也就几十两,事成之后,雨村又封百金给封肃,这百金,是百两银子的好听说法,其实就是买娇杏的价钱。

可是,在雨村看来,这些东西,已足够偿还士隐当年的出资了,在人情上,他不欠士隐什么。

后来雨村被弹劾撤职后,经过林如海和贾政的帮忙,得以起复,就任应天知府。遇到薛蟠为争买丫头英莲而打死买主冯渊一案。当时就有“王老爷来拜”,说明王子腾也派人来给外甥说情来了。最后,雨村为了报答四大家族的提拔之恩,故意徇私放走了杀人犯薛蟠,任其带走了甄士隐失散的女儿英莲。

因为以雨村的能力,不足以与四大家族抗衡,就算杀了薛蟠,冯渊也无法复活,他自己也会再次丢官。而英莲既然被薛蟠这个恶少买去,自然难保贞节,就算解救出来,也未必能嫁到更好的人家…… 总之,雨村完全可以为自己的行为作一番合理解释。甄家的恩固然该报,可是我已经报了呀,给过银子的,这回该报贾家的恩了。可是,他忘记了自己对甄夫人的承诺——务必探访英莲回来。如今有了音讯,他也懒得通报人家甄夫人一声,导致这对母女终生失联。因为在雨村心底,只有值得报的恩情,才能花精力去报答。

后来,他还主动帮助贾赦陷害石呆子,夺走他家的古扇,也由此得到四大家族的赏识,官运亨通。对有些人来说,报恩其实是为了走好下一步棋

雨村对于甄家的报恩是点到为止,甚至逐渐忽略;而对贾家的报恩是不遗余力,人家有求的,他必应,人家没求他的,他上赶着帮忙,而且不择手段。

所以,对于施恩者来说,最重要是摆正心态,你肯施恩,是你有义气,不要指望对方对你有所回报、感恩戴德,否则对方如果感觉压力过大,很可能反目成仇。同时,施恩也要量力而行、量人而行,如果你自己付出太多,给了对方太高期待,那么人家早晚会对你失望,你自己也难以为继。如果对方知恩图报,那你倒是该庆幸遇到了好人,当然,也许人家报恩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你还有更多利用价值。

对于受恩者来说,适当的回报不仅仅是品德上的优越,更是人格上的平等。但是,对于那种难以报偿的大恩,尽力回报即可,万不必就此背上思想包袱,甚至为报恩而衔恨。

总之,施恩报恩之事,涉及的人情世故格外微妙,如果把握不好,容易招来祸患。所以,你尽可平时多行善,却不要求人回报,只当给自己积德。如果需要别人帮忙,最好别给别人和自己立下太高的报恩目标,如果恩情真的需要等价往还,倒不如明码标价的交易更安全靠谱。

最后说一句,人生在世,互助是美德,但尽量不麻烦别人,更是君子修为。如果一定要欠,最好不欠金钱以外的东西,更不要欠金钱也偿还不起的东西。如此,方可保静好岁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968评论 6 48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601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220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416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425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44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32评论 3 40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88评论 0 26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8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28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37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83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4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3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59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95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901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