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摄取必要的食物和充足的清洁的水,是我们身体赖以存续的最基本的需要,通过摄取食物和水在体内经过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进行的新陈代谢,获得能量和肌体生长的营养,而排出汗水、尿液和粪便等废物。否则,人就无法存活下去。而具有群居社会性的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我们每天无时无刻都在接受和处理来自外界环境和身体内部刺激而产生的各类信息,然后再通过神经传导和大脑思维进行加工处理,产生各种想法,表现出各种情绪和行为。即对于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健全的人,接受刺激和信息会在大脑内产生意识反映,并通过情绪和行为等表现出来。否则,人的精神活动就会受到阻滞而生病变。
《孟子.告子下》里,先贤道:食色性也。而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层次分为五层,弟一层次也是生理需求,即对食物和性的需求。古今中外,对人性的探索和总结,都指出人的最基本的需求与动物的本性无多大差别。而作为社会群体生存的人,我们还有从外界获取信息,与群体成员交流的需求,即社会心理需求,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置身在社会群体之中的每个人,我们不仅有信息获得和情感交流的需要,同时也无法避开被动刺激信息的干扰。从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对个人和社会群体的心理依赖和信息交互影响可以看出,在社会群体之中,个人很难孤立地生存,同时人在社会群体之中,不可能完全按自我的意愿去获取信息,而是必然会受到各类外界因素的刺激和被动地接受到外界的信息。而且,除了通过感觉器官获取的外界信息,还有肌体内部变化而造成的刺激产生的信息传导。所有的信息都会在大脑思维过程中产生动力,这和人摄取的食物和水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营养和排除废物的过程类似。我们通过饮食消化吸收,获得肌体生长发育的营养素,并通过新陈代谢,排除身体不能吸收,或不需要的废物,从而保持肌体的健康和内外平衡。
正常的呼吸,获取氧气,排除二氧化碳等气体。正常饮食,吸收营养素和水,排除汗、尿液和粪便。这是正常肌体的正常表现,如果排泄不畅,废物聚积在体内,肌体就会出现问题。而便秘是平常人熟悉的一种肠道阻滞的一种病理现象,它的危害最直接的就是体形成毒素在肌体内累积,并产生其他病变。
摄取水和食物,要吸取精华而弃其糟粕。大脑获取的信息,经过思维活动加工后,如果不能把无用甚至有害的成分及时排解或遗忘,长期聚积在大脑中,不仅会挤占大脑的思维和信息存储空间。同样,有害信息对大脑思维造成各种干扰,形成各种精神压力,让人产生消极甚至痛苦的内心情绪体验,从而会削弱人的意志,让人变得颓废,自我评价降低,任由其积聚煎熬,人便会滑进抑郁状态。
常言道:饮食男女顺应自然之道,不可违拗。躯体和心理的健康,气血心性顺畅缺一不可。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人文的迅速发展,丰富的物质使人们对食物的定义已不再满足于果腹,而是扩展到视觉感官上的多种享受,许多食品色彩,造型的塑造堪比艺术精品……超越了食物果腹本来功能的附加的东西,却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并改变人的肌体的正常功能。病从口入,一语道破。现代心理学研究早已证实,人的身心健康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躯体的病症产生的压力会影响到人的心理情绪,情绪又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来自肌体内外的信息。因比,对于常人而言,肌体的不良症状直接影响人注意的指向和集中性,容易让人注意力难集中,甚至涣散,严重的还将让人的社会行为受损。
心理与行为不能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并且存在很大的正相关。便秘本来是一种生理的病理表现,是肌体对食物残渣的排泄不畅,长期便秘造成的毒素积聚,会引发更大的疾患。而人对饮食的依赖至今为止还无别的替代,氧气,水和食物所提供的各种营养素,也是构成健康肌体的基本元素。食物不可缺,避免便秘的办法自然是不能通过断饮食去解决,而是要解决好摄入与排泄的平衡关系,防止吃而不拉,让肌体排泄通畅,及时排除体内毒素。抑郁属于心理和精神层面的表现,现代人置身于多重复杂因素构成的社会环境中,人对社会信息的需求,以及群体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是一个社会化的人不可缺少,不可避开的因素。而事实上,人在社会群体之中,来自内外环境的刺激和信息源,甚至也如同一个人置身于空气之中一样,也是无时无刻不在各类信息的包围之中。既然如此,无意识有意识接受信息和刺激无可避开,那么一个人对传入大脑的信息加以辨识和筛选就是一个正常理性的大脑必须的思维决策。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在生活的纷纷扰扰里,有多少人在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事情时,能做到无惧无畏,无佞无枉,能做到不惊不慌去面对任何事情而安之若泰?
身心的安宁祥和是如此重要,而达到内外调适平衡又是那样不易。只因人乃自然的产物,而又置身于自然环境之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各种词汇都是指向的人性本源,躯体的健康需要遵循生物节律,做到膳食平衡,适量运动,而求达到气血运行通畅无阻滞。躯体的病理症状易受到重视并通过药物或保健进行调理,直至恢复健康。心理情感上的问题却不易被人们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出于社会偏见和认知偏差的影响,使多数人简单地将心理问题等同于“神经病”来看待,从而让一般心理问侯或情绪反应不被重视,甚至由于误解等原因而被刻意压制,久了,小情绪累积会转化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严重者会出现失眠,消化不良,乏力等躯体表现,心理脆弱或过于敏感,易怒,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变差等表现。
便秘与抑郁,本是不搭边的身体和心理表现。然而,通过分析推敲却发现二者竟然那么相似,身心健康不可分割,并且相互影响和关联,愿我们都能引起足够重视。象对待便秘一样去看待抑郁情绪,通过心理倾诉或其他积极的方式,合理喧泄,有效释放心理压力,保持内心平和舒坦,而不是一再隐忍压制。这样,才应该是积极正向的修心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