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时代。我们都渴望通过读书,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智慧,追赶上时代发展的列车,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圆满。但许多人常常会感到困惑和迷茫,为什么有的人一年可以读上百本书,而我一年读不了几本?为什么书看了不少,但是记得却不多?为什么读书用不上,工作、生活毫无起色?从而陷入了一种焦虑状态,有人称之为“成人学习焦虑症”。
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能够解答成人学习的许多困扰,朴素的道理、简单的工具、反刍式的思考、长久的坚持,就是全部的答案。
01 少即是多
据官方数据显示,如今我国每年出版图书超过45万种,再加上杂志、报纸、网络文章等,信息量就是天文数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们常常苦恼个人时间、大脑记忆容量的有限性,又渴望通过学习提升自我,怎么办?
奥野宣之告诉我们,读书方法论五花八门,但都离不开做读书笔记。不需要购买特制的康奈尔笔记本、方格笔记本、GTD笔记本等等,不需要花哨的APP和各式各样的笔记软件,只需要文具店里普通的笔记本和几支笔,记录以下的内容:
①随想笔记:记下平时的感悟,想看的某领域、某位作家或某本特定的书。
②购书清单:找到真正想读的书。
③各种报道的剪报:尽情收录感兴趣的内容。
④读书笔记:将读后感转变成文字保存下来。
就像每晚睡前要刷牙,突然有天没有刷就十分难受,要坚持经常做笔记,将它变成每天生活的习惯动作。
奥野宣之还告诉我们,读书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读完多少本书,而是为了学习成长。为此,要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会对书籍的取舍;要找到能帮助自己找书的“枢纽书”。
《道德经》说,“少则得,多则惑”。年少时,总以为未来有无限可能,充满幻想,意气风发。年长之后,才明白每个人一生所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不如学会取舍,确定清晰的目标,专心在一件事情上,坚持到底,方能有所成就。
02 慢才能快
阅读最核心的问题,不是看了多少书,而是消化吸收了多少知识。
奥野宣之认为,坚持写读书笔记,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通过有意识地记笔记,才能真正消化书中的信息,深入理解书中的要点或思想,使之成为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
他推崇的笔记读书法,需要进行读书、画重点、写读书笔记三个步骤。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筛选程序”,分三个阶段把书中最重要的内容筛选出来:
1.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2.重读:读完一遍之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3.标记和记录: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接下来,再读一遍标记的内容,把最后还是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在读书笔记上就可以了。
奥野宣之告诫我们,一定要反复阅读,层层筛选,慎重思考之后,才提笔写读书笔记。所以,不管是什么读书法,多次阅读是必要的,专注阅读是必须的,读书笔记是必不可少的。
也许有人会问,这样读书太慢太花时间,是否值得?古人云,欲速则不达。速生林成长得快,却只能做纸浆,红木生长缓慢,却是千年不朽的珍贵木料。只有慢,我们才有时间思考,才有时间沉淀,才能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03 用方为学
许多人的阅读习惯是这样的:找到一本好书,认真阅读并做了笔记,心满意足地对自己说:“我又看了一本书。” 然后,再找一本书来阅读……打住,一本书仅仅看完,并摘抄、写下感想是不够的。
奥野宣之打了一个比方,如果把读书过程比喻成做菜,那么“购书清单”就是购买食材,“写读书笔记”就是洗菜切菜,而“通过读书笔记进行思想输出”就是开火炒菜了。一元化笔记读书法最后一步工作,就是要在读书笔记这一产物中再生产出原创文章,比如书评、文案等。这才是通过读书获取知识养分的终极途径。
因为要通过原创文章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会去重新查阅自己的读书笔记,核实那些未曾留意过的出处、资料,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补充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这个补充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怀疑、验证、再怀疑、再验证的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对书籍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的思想触角会更敏锐、更细腻,就像把一把刀磨得更加锋利。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会发现过去觉得很美好的文章更美好,以前只是一知半解的语句现在彻底理解,原来的感想现在有新的启发。
总之,书不是拿来看的,是拿来用的,用得上,才证明学到手了。我们应该用知识输出,引导个人学习,学以致用,实现学与用的螺旋式上升。
通过做读书笔记,实现聚焦重点、长期积淀、学以致用,这是奥野宣之通过《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告诉我们读书的道理,又何尝不是人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