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亲密
人们对爱的认识
人们之间相爱与相互喜欢具有某些相同的理由。
1.接近性是最为重要的因素。距离最近的人,最有可能成为你的最爱。
2.相似性。我们大多数人同那些在屿我们类似的人相爱:我们会爱上长相与我们相似的人,也可能会爱上那些价值、态度、信念、人格与人们相似的人。
对爱的界定
1.爱并非处于一种单一的一维状态,而是一种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体验到的复杂的多侧面现象。
2.喜欢是一种赞美和友好的情感。爱是一种强烈的依附感、亲密感以及对被爱者幸福的深度关心。
3.激情之爱与伴侣之爱。前者的特征是对被爱者持有强烈的情绪、性渴望以及强烈的关注。来势迅猛、不可抗拒,炽热强度会随时间而冷却。后者是一种比较温存的、更加稳定的体验,其特征是相互之间具有信任感、可靠感和温存感。一般情况下持续时间较长,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加深。
4.爱情三角理论(罗伯特.斯滕伯格)爱情的三种成分:激情(兴奋和性激动)、亲密(相互之间无所不谈、亲密无间,能够得到所爱的人的理解)以及承诺(必须要与对方呆在一起,忠诚感)。
4.1爱可能来自于这三种要素之一,也可能由三种要素任组合而成。
4.2浪漫的影片往往将爱情关系描绘成激情为主。尽管这种状态的确令人兴奋,但它却实在不是一个人作出具有长期而深远影响的决定的最佳状态。
4.3激情与亲密结合是浪漫之爱。亲密与承诺结合的伴侣之爱。三种结合的完美之爱。
得失理论:亲密关系的含义
1.与激情之爱的起伏不定相比,伴侣之爱那较为稳定可以预测的节律能够带来特别的礼仪。一种持久不衰的关系所带来的好处包括情感安全以及难能可贵的安慰,这种安慰来自某个对你的缺点和长处都了然于心的人能够接受你。
2.长期亲密的关系也存在着潜在的负面效应。
3.一旦人们确信可以从自己的长期伴侣那里获得某种奖赏性行为,作为一种奖赏源,这个人所具有的影响力就有可能比不上一个陌生人。因而实际上长期的恋人具有足够的力量去伤害所爱的人,但提供重要奖赏嗯力量却极为有限。
4.我们似乎在不停地从陌生人的眼里寻求赞赏,而与此同时却有承受着来自自己最亲密的朋友或爱人的伤害。
5.尽管人们总是伤害自己所爱的人似乎是正确的,但收到伤害的人似乎也会受到触动并做出友善的反应,努力去恢复正向的密切关系。这一点意味着,个体倾向于通过自身的行为来维护与他人之间稳定的关系。
6.只有交往双方不掩饰冲突,而是通过努力发展和创造性地改变双方关系来解决冲突,双方关系才会真正具有创造性并且能够得以持续性地发展。这一过程中,真实性极为重要。
7.关系越是真诚并且越具有可靠性,陷入那种单调和麻木状态的可能性就越小。
8.在亲密关系中,人们往往会压抑自身的恼怒和负性情感。由此可能会导致一种脆弱的高原现象,这种高原现象看起来稳定而且正向,但是可能被突然出现的情感变化所击垮。
9.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我们将自己的某件重要事情向某个人表露时,我们会更加喜欢这个人。我们往往喜欢那些尊重我们并向我们表露自己私密和负性事件的人。
10.人们一旦表露出困难或者痛苦的情绪,便会带来明显的轻松感、总体幸福感、甚至会减轻身体疾病症状。
亲密、真实性和交流
1.与其它动物之间的交流相比,人类之间的交流的微妙的确令人敬畏。但是,人们之间也常常会出现误解。而且,这种误解甚至常常会发生在关系很亲密、相互很关心的人们之间。
2.坦率性谈话指的是一个人明确地说出自己的情感和心事,而且不对对方加以指责、挖苦或者嘲笑。之所以这样谈话行之有效,主要因为它可以令听者不存戒心。
3.对一些喜爱你的人掩饰自己的脆弱之处,是不明智的。
有效交流的特征
开门见山的重要性
1.在亲密关系中进行有效的交流,情感的表达必须直接、公开。只有遵循这一策略,我们才能获得 我们的言论和行为被如何解读的直接反馈。有了这种直接反馈,我们便可能更好地洞察我们的行为和言论所产生的影响,并考虑如何去满足自身以及同伴的需要。
2.直接反馈的价值并不仅仅限于接受者。在提供反馈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发现自身的一些需要。
情感与看法
1.人们往往不知道如何提供建设性的反馈。我们在提供反馈时往往会令接受者愤怒或者苦恼,由此而导致冲突升级并带来更多的麻烦。
2.有效交流需要坦率,但坦率有可能会对他人带来伤害。解决办法:要尽可能地做到坦率,而在坦率的同时又能采取一种可能导致最小痛苦并带来最大理解的方式。
3.有效交流的关键在于,我们要表露情感而不是表达看法。
4.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看法几乎总是采取素质性归因的形式(将某个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者素质方面的不足)。一般看来,人们会对他人就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说三道四感到愤慨。
交流与完美之爱
那些在结婚初期就进行素质归因的夫妇,感到与自己的配偶相处越来越不幸福。相反,那些进行情境性归因并且对配偶偶尔进行的一些无意举动予以详解的夫妇,则对他们的婚姻越来越感到幸福。坦率的谈话可能的确是通往完美之爱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