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的梦想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岁月,却像脚下这宽厚辽阔的土地,你尽可以挥手撒下无数种子,然而,沉睡其中的,终会腐烂;冲出土壤却经受不住风霜雨雪的,必会夭折;顽强生长的,会慢慢开出娇艳的花;用汗水和心血不断浇灌的,才会结出丰硕的果。从最初萌动的想法到而今笃定前行的脚步,十几年的光阴流逝而过,我才终于明白:真正的梦想,历经再多的艰难挣扎,也终会冲出土壤,倔强地开出一片灿烂的风光。
一、梦的萌芽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到现在,我还无法忘怀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带着全班同学登上山顶时,是怎样意气风发地吟出这句诗的。那山其实并不高,可是当我们立于山顶,临风远眺,房屋、农田、小路,四方景物尽收眼底时,一种豪情澎湃、灵魂驰骋的畅快油然而生。
那是我们的登山诗会。我们年轻的语文老师,在那个六月,给我们朗诵了很多的诗歌,引导我们去领略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鼓励我们写诗,把装着我们的诗的信封一个个庄严地投进邮箱寄给《小溪流》杂志社,带着我们登上山顶站在风中大声诵读自己的诗。
那天的天气并不好,一上午的阴雨绵绵。中午雨停,天色依旧昏暗,可是所有人都拿着自己的诗稿兴致勃勃地要去登山。于是,我们便喊着“风雨无阻”的口号出发了。到达山顶,我们的诗会开始没多久,六月的暴雨就随着一阵凉风迅猛袭来。大家都没有动,老师在忘我地朗诵着诗。豆大的雨滴打在他的头发上、衣服上,他手中的诗稿被雨滴敲得啪啪作响,他就那么捧着它,面朝我们专注地念着诗。我们也都站在雨里,看着他,听着他朗诵诗的声音和雨滴敲打世间万物的声音混杂在一起,任雨水从头顶的天空倾泄而下,将全身湿透。
我看着他站在雨里朗诵诗歌的神态,跟站在讲台上授课时一样的舒坦自在,甚至有着一股无法比拟的神采飞扬。我突然莫名的感动,小小的心中充斥着满满的神圣感和激动。
那是我第一次听一首诗,听得那么感动,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文字的非凡力量。虽然我从小学起就热衷于在作业本上写一些自己难忘的人和事,但从来没有产生过真正的写作狂热。我的语文老师并不知道,他的一次课外活动开启了我写作的大门。我四处搜集高年级的语文课本和课外读物,很认真地告诉自己,我以后也要当作家。
从那以后,我开始疯狂地爱上了读书、写作,我的书桌上时常摆放着好几个笔记本,有的用来摘抄美文美句和名人名言,有的用来摘抄写作素材和故事,有的用来摘抄古诗词和文言文名句,我还有一个个精美的写作本,家人朋友、喜爱的明星、校园的一处风光……都成了我笔下的写作题材,我感到生活中好像永远有写不完的东西。
那年,我上初一,懵懵懂懂的十二岁,却在中学的三年里都把这个梦揣在心里,未曾忘记。现在回忆起来,原来“作家梦”这颗种子,早在那年就已埋进了心里,在某个角落悄悄地萌芽。
二、迷失与重返
从初中时候起,我发现自己喜欢的作家如鲁迅、戴望舒等几乎都是浙江人,因此一进入高中我便偷偷地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要考上一所浙江的大学,读中文系。虽然我知道读中文系并不等于成为作家,但我坚信中文系会带给我更专业的训练,让我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才刚刚踏入高中校门我就开始勤奋地学习。我主动切断了一切的娱乐活动,整天把头埋在书本和试题中,唯一的娱乐方式可能就是在摘抄本上抄写课外阅读的诗歌,再加上偶尔读点小说了。我坚信不管用何种方式,只要我付出努力,终会到达我要去的那个地方。
遗憾的是,我终究没有去成自己在心中默念了三年的地方。高三时因生病近半年,高考时考了一个不理想的分数,填志愿时灰心地选择了继续留在自己的家乡,说来也傻,因为我从没有去了解过高考招生的一些情况,直到填高考志愿的那一天,我才知道中文系一般都不招理科生。
都说成长是个不断失去和得到的过程。在大学的第一年里,我竟然稀里糊涂地褪掉了当初对文学的热情,因为当一个作家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再加上听到身边的一些老师和同学有关于文科生就业困难的“忠告”,我相信了他们所说的搞文学的前途渺茫,不如学好自己的专业,掌握一门“技术”。
于是,我丢掉了我少年时候就埋在内心的梦想,决定安心地学好自己的专业,而不再像当年一样,傻傻地做一个遥不企及的作家梦。偶尔闲下来思考的时候,感觉大学里的日子恍恍惚惚的就像一场梦,梦里的我平静淡漠,褪去了所有的光芒和锐气。静静走在校园里,追忆那些年的我,我问自己,我还是我吗?我嘲笑自己竟标榜为“理想主义者”,鄙视自己所谓的梦想经不起现实的考验,旁人所谓的“忠告”就能令它夭折。
然而我没有想到的是,有一天我竟又重拾旧日的梦想,这一回,从骨子里爆发出更强的斗志和决心。
大一时我加入的文学社,是个走过了三十年风雨的文学社。社团里的朋友们筹备了一场三十周年庆典晚会。那场晚会,整个会场座无虚席。当那个三层的生日蛋糕上亮起朵朵摇曳的烛光时,台上的主持人和台下的观众齐声为文学社唱起了生日快乐歌,那一刻,我感动得差一点掉下了眼泪。三十年的风雨沧桑,此刻都化作脉脉温情。是什么,支撑着一个文学社一步步走到今天?——是这些将文字视若珍宝的文学爱好者,他们怀着满腔对文学的爱,怀着灼热的梦想,来到这个温暖的集体,相互陪伴、激励,让稚嫩的文学梦想逐渐地成长、壮大。
那一刻,澎湃的心潮告诉我,我对文学的爱从未泯灭过,而是一直被压抑在心底里的某个角落。此刻,它又被释放、激发出来,于是像疯长的草,迅速爬满全身每一根神经和血管。我终于明白,这个梦想,已经和我密不可分,我不能割舍它。
真正的梦想,大概就是这样,在你迷失徘徊在人生道路上时,走到一个似曾相识的路口,它就猛地冲破你封闭的心,让你痛心不已,泪流满面。我该为我的梦想,真正地做些什么了。
这一年夏天,我去参加了文学社的干部竞选,成为了文学社的执行主编,承担起了社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又在学校团委主办的团刊当了责任编辑、随后是副主编。除了学习以外,我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杂志策划、写稿以及与编辑部的朋友们交流工作上了。整个大学期间,我参与、主持编辑出版了九期杂志,在省、市级文学比赛中获了两次奖,在市级报刊上发表了几篇散文,还在校、院级的比赛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这些成绩虽然微不足道,对于我却是莫大的鼓舞。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的人生要怎么度过才对得起自己的心。于是,在大三的时候我作出了跨专业考研的决定,让高考时错失的中文系梦想再拥有一次实现的机会。我知道这条道路绝不会一帆风顺,我也知道比自己优秀的大有人在,所以我更以别人的成就来鞭策自己,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走得更远。我选择这条路,不为名,也不为利,只想写更多温暖、向上的文字去感染与我一样热爱文学的心。
三、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
大四的时候,一些老师和同学对我的行为很不理解,他们问我,在这个轻视文学、崇尚技术的年代,一个理科生去考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值得吗?
那时的我对于未来会如何并没有清晰的概念,但我知道人的一生一定要有一次为自己的所爱而拼搏的机会。在准备考研的期间,我利用课外时间到文学院去蹭课,读了几百部文学作品,啃完了厚厚的文学史、文学理论和大量的论文,最终考了380+的成绩,终于成了一名中文系的学生。
我高中时代的梦想,经历了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终于实现了。读研期间,我开始学着创作小说,并跟着导师从事小说作品研究、撰写文学评论,在CSSCI期刊发表了论文。去年,我创作的短篇小说在省级文学比赛中获得了银奖,也跟出版公司签了一本人物传记图书的出版合同。今年,我开始尝试在新媒体平台写作,因为长期习惯于严肃文学创作,我对新媒体内容创作还很陌生,正在逐渐适应和摸索符合当下读者阅读习惯的写作方式,向平台上的优秀作者们学习。
这又是一条全新的道路,但我想,只要热爱不停止,脚步便不会停止,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只要不背离自己最初的梦想,终会在正确的路上越走越远。
回首那年夏天,十二岁时懵懵懂懂埋下的梦的种子,在经历了十余年里那些难以言尽的喜悦、艰辛和挣扎后,竟又焕发出无限的生机,迅速成长为一棵清爽挺拔的小树,开出一树美好的花,不张扬,不炫耀,却热热闹闹,蓄势待发。
“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艳的花来的。”吟着我喜欢的诗人戴望舒的诗句,心中又生出诸多感怀。登上山头遥望故乡的方向,我知道我的小树,一定在那年举行过诗会的山坡上,静静地开出了一树的繁花。而我也会静静地,等待它结出一树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