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士不可以不弘毅
上一章讲曾子说君子是能临危受命堪当大任的,接下来这章,《论语》泰伯第八篇第七章讲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原文如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要走的道路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不是很重大吗?到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是很遥远吗?”本章是曾子在我国文化史上留下最有影响力最深远的励志名言。后世无数的仁人君子,无不以此来激励自己,投身到治国平天下的伟大追求中。
要想准确理解这段名言的深刻含义,首先要明确曾子所说这句话的对象是谁。这句话的主语曾子明确说是士人,即是儒家之士,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知识分子、读书人。春秋战国时期,士人还只是一个群体,到了后来,士人发展成一个社会阶层。在我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一向有“士农工商”四民之说。作为一个人数可观的阶层,士人不治产业,以学习儒家理论为工作,以治理国家为己任,进则担任各级官吏,以实现社会大同为终极目标;退则以自己的道德修养教化百姓,影响社会大众。从孔子的时代起,士人就有着内圣外王的理想自觉,主动去承担推动国家发展的重任。中国士人阶层的这种精神追求和生活状态与其他社会阶层迥异,重在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这在整个世界历史也是绝无仅有的。
承担起这样的历史使命,努力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就是儒家所说的“行仁”。从曾子的叙述中不难看出,这个使命是何等伟大,这个任务何等艰巨。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杰出的才能,根本担负不起或不配承担这样的重大使命。所以,曾子认为,士人要有着弘大的格局襟怀,要有刚强的毅力品德,才能推己及人,救人救世,进而兼善天下。
行仁的使命是这样的伟大,天下为公,完全超越了个人名利的范畴,关乎国家安危与社会兴衰。在传统语境里,能决定国运的唯有上天。所以士人的这种追求,是一种体察和贴近天道的自觉,是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的精神境界与使命意识。实现“仁道”的路途是那样的艰难遥远,“非毅无以致其远”,只有经过不息不止的努力和奋斗,才有可能完成。
曾子的这番话,表达了士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那种坚定信心和刚强意志。曾子所述之士的品格,正是中国人能屹立于世界的坚实根基之所在。尽管曾子已经故去了二千多年,却为后世无数的仁人志士指明了奋斗方向,要以天下为己任,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为了这份坚定的信念,他们宁愿栉风沐雨,就算是为此而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这种精神,历经无数风风雨雨,可以说已经融入到炎黄子孙的血脉基因里,成为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不竭的动力源泉。
博雅堂主20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