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雒宏军
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喜欢吃狗肉的刘邦胜出,战胜西楚霸王项羽,做了大汉朝第一位皇帝。然而,从夏商周再到秦,其一国之主,无论是国君还是天子,或者皇帝,都是贵族出身,天生具有高贵的血统,做一国之君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自己做得理直气壮,下面也认为是理所当然。刘邦就不同了,从一个小混混发迹,一下子成了皇帝,地位一低一高悬殊太大,连他自己都无法适应,觉得有点问题,需要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刘邦刚刚做皇帝的时候,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哥们以及他的大小亲戚们都被封了王,实行的是类似西周的分封制,刘邦虽然有皇帝的名号,和秦始皇相比,却没有皇帝的权力。加之过去的那些哥们儿都是粗人,喜欢一起喝酒吃肉,朝堂上大呼小叫,不成体统。总之,刘邦对现状很不满,觉得自己的皇帝做得很不爽。当然,这也有他自己的问题,以前连皇帝长什么样都没有见过,现在突然成了皇帝,自己还在适应期,没有学会如何做皇帝。
这时候,一系列的马屁精接连出场。首先是一个被边缘化的小官,名字叫做叔孙通,他给刘邦的建议是实行“周礼”。叔孙通找了一百多人,模拟想象中的周礼,不断演习,无非就是作揖叩拜之类,实质就是突出皇帝的中心位置。通过一段时间的演习和排练,这一天大戏正式上演,各位文武大臣按照职位高低分列两班,等到刘邦气势轩昂的登场之后,就开始行大礼,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皇帝上朝的这个模样。通过这个繁琐的礼仪,大家终于知道自己不再是皇帝的哥们儿,而是刘家王朝的臣子。所谓“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仪”,要做的工作还不少,后面依次出场的还有陆贾、公孙弘等,所作的工作主要也是神化皇帝,让刘邦渐渐脱离凡尘,越来越像神仙一般存在。
最终完成命题的是董仲舒,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理论,大概就是说上天自有运行之道,上天会选定谁来做皇帝,皇帝就是上天的代言人,简称“天子”。不止于此,董仲舒还提出“天人感应”说,皇帝做得好不好,上天全是知道的,皇帝做的好,上天就会降下祥瑞,皇帝做的不好,上天就会降下灾祸。总之,刘邦做皇帝是顺应天意,谁反对刘邦,谁就逆天道而行。刘邦一看,这个理论好啊,于是就在中央设立太学,专门传授这些学说和思想,统一全民思想。
读到这段历史,才知道皇帝也不容易,马上打天下不容易,做了皇帝,还有所忌惮:为什么你可以做皇帝,我们就必须做臣子?政权的权威性存疑,心里不觉有些敬畏,后面还得认认真真的解决这个哲学命题。不容易啊。
十几年前,到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游览,我们耳熟能详的李卫、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都曾在此任职公干。进大门之后就看到了一个木质牌坊,四柱无斗拱,结构非常简单,上面是红底黄字,一面是“公生明”,一面是“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心想道,古代的廉政教育做得不错,这些话足够经典,让人过目难忘。公生明,偏生暗,为官首要公正,这样才能明察事物本末。特别是后面一句,你的俸禄都是民脂民膏,下面的老百姓好欺负,但是上天有眼,总会得到报应。
这类建筑叫做“戒石坊”,立在公堂之前,属于州府县各级衙门的标配。皇帝的意思很清楚,就是告诫各类官员,你坐在大堂上办公的时候,抬眼就能看到戒石坊,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应该如何做官行事,你看着办吧。
后来查了一下资料,这句话的原创者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孟知祥,他为了告诫下面那些官员臣子,就亲撰《颁令箴》,一共24句。后来,宋太宗灭了后蜀之后,将之浓缩为四句话,一共16个字。到了南宋的时候,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这个祖训被要求刻在石头上,立在大堂前,明朝朱元璋做了皇帝,就开始作为一项制度,必须在各级衙门里设立戒石亭,到了清代,又成了牌坊。但是,主旨一直很明确。
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家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总想再活五百年,将自己的江山社稷传上万万代,可是国家这么大,最终的治理还是要靠各级官僚。可是,皇帝总是担心手下这些人不好好干事,实际上的确有很多人不好好干事,鱼肉百姓,欺上罔下,所以预防针要提前打,惩治工作要做,该做的教育工作更要做,戒石坊的设立就是一种廉政教育。
说到明太祖朱元璋,这位皇帝大概是疑心加狠心爆表的皇帝之一,大概是年少贫困时经常受到欺负,心理留下了阴影。他刚刚坐上皇帝的宝座,就开始对付和他一起打天下的那些好兄弟,说到底,还是疑心太重,卧榻之旁不容他人鼾睡。为了防止各级官员作弊,朱元璋建立了黄册制度,将全国老百姓各个家庭的土地田亩和人口登记造册,土地分为三六九等,位置何在,家中人口多少,年龄几何,一一登记清楚,各级官员签字画押,以示负责,然后逐级汇总,上报中央,这项工作十年一次,并在南京玄武湖岛上设立黄册库,专门保存。于是全国税收和徭役的底子一清二楚,不留丝毫作弊的缝隙。
除了基础制度建设,朱皇帝还严厉惩治各级腐败官员,有贪腐行为的,实行挑筋、断指、断手、削膝盖等酷刑,凡是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一律处死,处死之后还要“剥皮揎草”,制成标本,立在后任官员的大堂旁边,以示警戒。光天化日之下,有一个死去前任一动不动的站在旁边,看着你办公审案,想一想,这比《恐怖蜡像馆》还要惊悚。
朱元璋还建立了一支监督队伍,那就是锦衣卫。锦衣卫由皇帝的侍卫军组成,专门用来监视各级官员和老百姓,锦衣卫权力很大,设有监狱,下属机构镇抚司可以独立办案。锦衣卫起初只有1500人,后来扩大到五六万人,官员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被捕入狱,是名副其实的“军统”组织。朱元璋的继任者们疑心更重,对锦衣卫都不放心,又开始任用宦官,设立了东厂和西厂,其实也是隶属于皇帝的特务机关,负责监视官员和民众。
最后的结果呢,大家都很清楚,西汉末年,土地被兼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王莽趁机篡权,刘邦的天下终结了。明朝末年,宦官弄权,农民起义不断,崇祯皇帝用一根绳子,自缢于煤山。清朝末年,闭关自守,国力虚弱,被西方列强用洋枪洋炮打开大门,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覆灭了。
那么问题来了,皇帝都是好皇帝,为何王朝却一个个被取而代之,最后变成了历史?说到底,还是制度不行。一个国家就是一个庞大的有机体,自有萌发、发展、成熟、衰败和死亡的过程,这是规律,如果没有本质上的革新,最终还是无法摆脱走向覆灭的命运。不少皇帝是好皇帝,勤政爱民,对手下的官员要求严格,奈何家大业大,靠皇帝一人之力,或者数人之力,想要带好队伍,治理天下,还是不大可能,如果没有权力制衡的制度,没有民众的真正参与,没有普遍的监督,各种贪污舞弊、徇私枉法现象的出现是迟早的事情,蝼蚁之穴不可小觑,可以毁掉看起来万年永固的江山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