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版本
(一)版本与版本学
版本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与版本相对的有“抄本”或“写本”,版本最初是指雕版印刷的书籍,又称为“印本”。在雕版印刷出现之前书籍都是靠抄写流传,例如简牍、帛书、卷轴。自雕版印刷发明之后,慢慢有“版本”一词。
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版本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
随着活字印刷、活字印刷的普及,文化的传播也因此泽被九州,从最开始的经典经书,比较重要的史书等,逐渐向市井民俗或通俗文学发展,宋代诗词文学空前发展。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印刷风格都有极大不同,每种书籍版本都带有浓厚的时代风格。雕工、印刷方法、印刷技术、装帧的风格的不同,版本也千差万别,就算是同一种书也会有几十种不同版本。如《楚辞》有三十多个版本,《史记》就有六十多个版本,《红楼梦》也有三十多种版本。
百衲本:衲,原义补缀,指僧侣所穿的用许多布补缀而成的衣服。百衲,指用零星材料集成一套完整的东西。王隐《晋书》说:“董威辇于市,得残缯辄为衣,号曰百衲衣”。百衲本就是用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拼合补缀整理成一本。
由于同一种书会有不同版本,有时也会有学者对书进行传、注、音、疏等整理,其中难免会有传阅讹误造成的误认、衍字、脱字等情况,更细致的还有排版、字体风格等影响。基于以上原因对版本学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